
手术是现代医学中拯救生命、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手术部位感染却像一颗“隐形炸弹”,可能延缓康复、增加痛苦,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事实上,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并非只靠医护人员,患者在术前、术后的科学配合同样关键。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解读,手术前后到底该如何做,才能为伤口愈合筑起一道“防火墙”。
术前:从源头减少感染“隐患”
手术前的准备是预防感染的基础,每一个细节都在为手术的安全“铺路”,这几点必须做到位:
1.做好个人卫生清洁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防御屏障,术前清洁的核心是减少皮肤表面的细菌数量。手术前1-2天,建议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肥皂彻底洗澡,重点清洁手术部位(如腹部手术要清洁脐部,骨科手术要清洁关节周围) 。如果医生有特别要求,可能会使用专用的抗菌皂液,要严格按照说明使用,减少皮肤表面的细菌数量。
2.配合健康评估与处理
你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抗感染能力,务必如实告知医生这些信息:
基础疾病: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会延缓伤口愈合,肥胖者皮下脂肪血供较差,营养不良者免疫力低下,这些都可能增加感染风险。医生会通过调整用药(如控制血糖)、加强营养支持等方式降低风险。
特殊情况:若存在脚气、皮肤疖肿等局部感染,或正处于感冒、肺炎等感染期,需及时告知医生。轻微感染可能通过局部处理控制,严重时可能需要推迟手术,避免感染扩散。
用药史:长期服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会削弱免疫系统功能,医生可能会在术前调整用药方案,平衡治疗需求与感染风险。
3.调整生活方式,给身体“充能”
手术对身体是一种“考验”,术前打好身体基础能显著提升抗感染能力:
戒烟:吸烟会导致血管收缩,减少伤口部位的血液供应,影响愈合。研究表明,术前戒烟2周以上,可使手术部位感染风险降低近一半。
戒酒:酒精会抑制免疫细胞功能,术前1周应避免饮酒,让肝脏和免疫系统得到充分休息。
补充营养:蛋白质是修复组织的“原料”,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术前可多吃鸡蛋、瘦肉、鱼虾、新鲜果蔬等,增强身体抵抗力。
4.严格遵守术前禁忌
禁食禁水:术前禁食6-8小时、禁水2-4小时,是为了避免麻醉时呕吐引发窒息,同时减少胃肠道内容物,降低术中感染风险。不要因为“怕饿”而偷偷进食,否则可能导致手术延期。
其他准备:如肠道手术需提前服用泻药清洁肠道,妇科手术可能需要阴道冲洗,务必按医生要求执行,不擅自更改步骤。
术后:守好“康复关”,不给感染留机会
手术后的护理直接关系到伤口的愈合,这几点一定要记牢:
保护伤口,保持清洁干燥:不要随意触碰或揭开敷料,敷料如果被渗血、渗液浸湿,或者出现松动、污染,要及时请医护人员更换。洗澡时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一般术后初期应避免手术部位沾水,可采用擦浴方式清洁身体,防止污水进入伤口引发感染。
观察伤口变化,及时就医:留意伤口的情况,如果出现红肿、疼痛加剧、有脓性分泌物,或者伴有发热(体温超过38.5℃)等症状,可能是感染的信号,要立即告知医护人员,尽早处理。
合理活动,避免过度劳累:在医生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活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恢复,但要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防止伤口裂开或影响愈合。卧床时,可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适当变换体位,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间接降低感染风险。
遵医嘱用药与复查: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抗生素,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以免影响药效。同时,要按时复查,让医生及时了解伤口愈合情况,发现问题能尽早干预。
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患者积极配合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能大大降低感染的可能性,为手术成功和顺利康复保驾护航。记住,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康复进程,认真对待才能更快恢复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