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婷婷  单位: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  发布时间:2025-08-06
1048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厨房、工地还是户外活动,意外伤害如刀伤、烫伤、刺伤总是难以预料地发生。面对这些突发情况,及时而正确的处理不仅可以减轻疼痛,还能有效防止伤情恶化,甚至挽救生命。本文从急诊护理的角度出发,围绕刀伤、烫伤、刺伤三种常见伤情,梳理三大核心急救要点,帮助大众在第一时间做出科学反应,为后续专业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一、刀伤处理:止血优先,防感染为要

刀伤是由锐器造成的皮肤和深层组织损伤,常见于厨房或工业操作中。刀伤出血较多,伤口整齐,但可能伤及血管和神经,若处理不当,易引发休克或感染。处理时先止血,浅表伤口用干净纱布压迫,大出血需加压包扎并抬高肢体,动脉出血可用止血带临时止血,注意定时放松。

止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清除异物,避免酒精或碘酒刺激。伤口深、异物多或超过3厘米,应及时就医清创缝合。应注意破伤风疫苗的接种情况,五年内未接种者需注射抗毒素。疼痛可服止痛药,抗生素需医生指导使用。

二、烫伤急救:降温是核心,分级要分清

烫伤多由热水、蒸汽、火焰或高温物体引起,是常见的家庭意外。处理遵循“冲脱泡盖送”原则,其中“冲”最关键,应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15至30分钟,以帮助降温、减少损伤。无水可用冷湿毛巾,切勿冰敷,以免冻伤。

脱衣时若衣物粘连皮肤,不可强行撕脱。水泡不要自行挑破,小水泡可保留并覆盖无菌敷料,大水泡或已破损应由专业人员处理。伤情严重时应及时就医。

烫伤分级至关重要:

一度烫伤仅表皮发红、疼痛,无水泡,一般不留疤痕;

二度烫伤分浅层与深层,表现为水泡形成,疼痛剧烈;

三度烫伤皮肤焦黑、坏死,反而因神经受损而疼痛减轻。

不同级别处理策略各异,一度与浅二度烫伤可在家处理,但深二度及三度烫伤应尽快送往医院,特别是涉及面部、手部、生殖器等重要区域的烫伤。

三、刺伤急救:切忌拔物,预防感染是重点

刺伤通常由尖锐物体(如钉子、铁丝、玻璃、木刺等)所致,伤口虽小但可深入皮下组织甚至穿透器官,隐蔽性强。一些刺伤伴随“带物入体”,如钉子穿入脚掌、玻璃片卡在手掌等,处理不当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如内出血、深部感染、异物残留或气胸。

急救处理第一原则是不擅自拔除异物。很多人在第一反应中试图将刺入体内的异物拔出,但这一动作可能造成二次损伤、大出血或异物破碎残留体内。正确做法是在保留异物的前提下,简单包扎固定,防止异物晃动,然后尽快前往医院进一步处理。

若刺伤无残留异物,可用清水冲洗伤口,简单消毒后覆盖无菌敷料。注意刺伤常见于脚底、指缝等隐蔽部位,容易忽视清创,进而形成隐匿感染。若数日后局部红肿、化脓、发热,应立即就医处理。

刺伤感染风险高,特别是被生锈的铁器、动物骨刺等污染物刺伤,容易引发破伤风、气性坏疽等严重感染。若患者10年内未接种过破伤风疫苗,或不确定接种史,医生通常会建议注射加强针或抗毒素。

四、综合护理要点:观察、记录、转运不能忽视

除了对具体伤情的现场处理,急诊护理过程中还有几个共通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首先是观察病情变化,包括伤口出血量、颜色、疼痛强度、有无感染迹象等。特别是面色苍白、大量出汗、心率加快等表现,提示可能出现失血性休克,需立即平卧并抬高下肢,等待专业人员到来。

其次是记录相关信息,如伤情发生时间、诱因、处理步骤、所用物品(是否无菌)、是否有过敏史等,这些都是医生判断后续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再次是转运方式的选择。若患者意识清楚、出血可控、伤情稳定,可由家属陪同自行前往医院;但若伤情严重、疑似骨折、昏迷或大出血,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避免搬动患者,等候专业人员处理。

在护理过程中,还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安抚,避免其因紧张导致呼吸急促、心率上升等生理变化。陪伴者应保持冷静,安慰患者,给予信心,有助于稳定病情。

结语

刀伤、烫伤、刺伤虽常见,却不可小觑。应对这些意外时,正确的现场处理和基本护理知识能够显著减少伤害程度,提升救治效果。希望这份科普,能帮助大家在关键时刻沉着应对,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安全。掌握三大急救要点,不仅是生活技能的体现,更是对生命的尊重。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