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许多患有高血压的朋友大多时候认为控制血压仅仅是“吃药、查看数值”,然而却忽视了身体内部所蕴含的“平衡密码”。而中医药在防治高血压方面拥有一套别具一格的思路,不会一味地盯着血压表“执着较劲”,也不会采用“千篇一律”的模式。下面将从中医的特色调理方法以及实际优势这两个方面,与大家探讨如何运用更契合身体需求的方式来控制血压。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特色
1.一人一方调体质,不搞“一刀切”
中医在防治高血压时,并非单纯聚焦于“血压数值”进行单一调理,而是着重于“辨证施治”,依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以及症状差异来开具药方。同样是患有高血压的情况,有些人经常会出现头晕头胀、面红目赤的症状,中医判断这属于“肝阳上亢”,便会选用有平肝潜阳功效的药材来治疗。而有些人总是感觉乏力、气短,并且头晕得厉害,大多属于“气虚血瘀”,此时就会侧重于使用补气活血的药物。这种“一人一方”的调理模式,使得调理更加契合个人需求,有效避免了“千人一药”所带来的局限性。
2.从根上找问题,不只“降血压”
中医并非单纯地将高血压视为“血管问题”,而是把它当作全身脏腑功能出现失调的一种表现,像肝、肾、脾等脏腑一旦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对血压产生影响。在进行调理时会从根源着手,例如运用疏肝理气、滋补肝肾以及健脾化痰等方式,来改善身体内部失衡的状况。比如有些高血压患者喜爱食用油腻食物且体型偏胖,中医会借助有化痰祛湿功效的药材,降低体内“痰湿”对血管所造成的影响;而有些患者长期存在熬夜行为且情绪急躁,就会着重进行疏肝降火,以此帮助平复情绪并改善睡眠。
3.日常调理能借力,融入生活不麻烦
中医在防治高血压方面十分重视“治未病”理念,会将调理方法巧妙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无需人们刻意投入过多额外精力。以饮食为例,中医会依据个人体质来选择食材,对于肝阳上亢的人群,建议多食用芹菜与菊花,而针对气虚的人,则大多时候推荐饮用黄芪水。在生活习惯方面,中医会推荐一些简单的穴位按摩方法,比如依靠按揉位于脚背上的太冲穴来起到疏肝的作用,按揉处于膝盖下方的足三里穴以达到健脾的效果,这些按摩操作每天只需花费几分钟即可完成。
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病的优势
1.温和调理少负担,对身体更友好
众多高血压患者有长期控制血压的需求,中医药调理多采用天然药材,其药性较为温和,不像部分西药那般容易引发副作用。例如有些患者服用西药后会出现干咳、脚踝水肿的情况,换成中医调理后,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天麻、钩藤、杜仲等药材,可帮助控制血压,还能减少这些不适症状。中医调理会兼顾全身状态,使身体在调理过程中减轻负担,更适宜长期坚持。
2.兼顾并发症预防,不止“护血管”
高血压若长期处于控制不佳的状态,便极易引发心、脑、肾等多个器官出现并发症,而中医药调理在对血压进行控制的过程中,还可对这些靶器官起到保护作用。例如中医大多时候会使用丹参、三七等有活血功效的药材,这些药材可使血管循环得到改善,还可降低血液的黏稠度,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以此来对心脏和大脑进行保护。使用枸杞、女贞子等有滋补肝肾作用的药材,可减轻高血压对肾脏所造成的损害,防止出现蛋白尿等相关问题。这种“既能控制血压又能保护器官”的优势,可协助患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提升生活质量,使得防治工作更加全面且令人安心。
结语
在深入了解中医药防治高血压的特色以及优势之后,便会清晰地察觉到,中医药宛如一位贴心的管家,它可依据个人体质实施精准的调理举措,而且在控制血压的过程中,还可以悉心呵护身体的各个器官,同时可将调理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运用中医药进行调理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之下开展,要结合自身的具体状况选择恰当的方法。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