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小漫  单位:武汉儿童医院 西院急诊科  发布时间:2025-07-29
3518

每年一到暑假,又是小朋友们疯狂撒欢的时候,在草坪上嬉戏追逐,到了傍晚时分回家,突然发现身上多了点东西——一个黑色的点点,摸上去有突起感,耐不住手痒痒,扣掉后,发现皮肤里竟然还有!上网一搜,发现天塌了,这竟然是传说中的蜱虫。这小小的“草爬子”,看着不起眼,却能惹出大麻烦!今天,我们就来一场深度科普,手把手教您护娃周全。

一、芝麻大的虫子,凭什么能要人命?

传播致命病原体(最凶险!):蜱虫是“移动的病原体库”,能携带 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叮咬时,它的唾液和反流的肠道内容物会将病原体直接注入孩子血液,并且能够分泌神经毒素——导致“蜱瘫痪”,部分蜱虫唾液中含有神经毒素,可阻断神经-肌肉信号传导,还容易引发超敏反应:蜱虫唾液中的异种蛋白可触发孩子急性荨麻疹、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数分钟内危及生命。

二、蜱虫真的会钻进身体里面吗?

蜱虫不会真的钻进身体里:蜱虫头、胸、腹是融合在一起的,钻进人身体里的是它的假头,它露在皮肤外面的部分主要是膨大的腹部,而深深扎进皮下的假头才是危险核心。家长常误以为整个虫钻进去了,其实是口器埋得太深。并且蜱虫自带“麻药”:在刺入时会分泌麻醉成分,让孩子几乎感觉不到刺痛,等发现时虫体已牢牢嵌入,造成“突然出现”且“钻得很深”的错觉。

三、孩子去哪儿玩,最容易“中招”?

草丛、灌木丛是“重灾区”!公园绿地、小区绿化带、野营地、山间小路两旁茂密的草丛、低矮灌木丛,是蜱虫最主要的“埋伏点”。孩子在草地上打滚、嬉闹、甚至只是短暂停留,都可能被悄悄“盯上”。

树林、森林边缘地带:郊游、爬山、扫墓(尤其是野外墓地)、采摘活动(如采草莓、蘑菇)时,树林或森林边缘地带也是高风险区,潮湿的落叶堆是蜱虫理想的栖息和繁殖场所。

甚至“家门口”也可能中招:别以为只有野外才有!管理不善的小区绿化带、街心公园的草坪、甚至家里的宠物(猫狗)外出带回,都可能让蜱虫“登堂入室”。

四、蜱虫“偏爱”叮咬孩子哪些部位?

蜱虫狡猾得很!它喜欢钻到皮肤薄、温暖、潮湿、隐蔽、不易被搔动的地方“开饭”。给孩子检查时,这些部位是重中之重:

头发里、头皮上(特别是发际线处):极其隐蔽,常被误认为是痣或小疙瘩。

耳朵周围及耳廓内(特别是耳后褶皱处);脖子后、颈侧(衣领边缘处)。

腋窝、肘窝、腘窝:非常常见的位置,出汗多且隐蔽,皮肤薄且有褶皱。

腹股沟(大腿根)、会阴部:非常隐蔽。腰部、肚脐周围:裤腰边缘处。

检查要诀:户外活动回家后,立刻让孩子洗澡/淋浴!利用洗澡时间,在光线充足处,像“侦探”一样仔细抚摸、查看以上所有区域。特别注意像小痣、黑点、小疙瘩、轻微红肿的地方。

五、错误的处理方法,会加速死神的到来!

一旦发现被咬,请立即带孩子去医院!挂儿童急诊!不要在家自行处理!让医生专业处理是最安全的选择!

如果家长惊慌之下用手硬拽、拍打或捏爆虫体,极易导致:

口器断裂,残留在皮肤内→引发持续感染、肉芽肿;刺激蜱虫吐出更多含病原体的唾液→感染风险飙升;挤爆虫体导致其体液沾染皮肤→若含病毒(如新型布尼亚病毒),可能通过皮肤伤口直接侵入人体!

六、如何全方位预防孩子被蜱虫“盯上”?

戴宽檐帽保护头颈部,穿浅色长袖衣裤!浅色便于发现附着的小虫。

穿包裹性好的鞋子(运动鞋、登山鞋),避免凉鞋、拖鞋、露趾鞋,扎紧裤腿!把裤脚塞进袜子里,不给蜱虫向上爬的入口。

走道路中央,远离路边植被;避免在草地、落叶堆坐卧玩耍;减少在高风险区域(深草、灌木丛)逗留时间。

管理好“毛孩子”——宠物:定期给猫狗使用驱蜱药物,遛宠物尽量避开草丛、灌木。宠物外出回家后,仔细检查其毛发(尤其是耳朵、颈部、腿根),避免它们把蜱虫带回家再传给孩子。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