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文雅  单位:广东省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发布时间:2025-09-05
36

在肿瘤手术的无影灯下,每一秒都关乎患者的生命与术后生活质量。当外科医生手持手术刀,面对疑似癌变的组织时,一个关键问题始终悬而未决:“该切多大范围?是否已经切干净?”此时,病理科的“快速冰冻切片技术”就成了手术台上的“眼睛”,在短短30分钟内为医生精准导航,避免过度切除或残留病灶的风险。这项看似“速战速决”的技术,背后藏着病理技术人员对精度与时间的极致把控。

冰冻切片是如何“与时间赛跑”的

常规病理检查需要3~5天,而冰冻切片要在手术中完成“取材-冷冻-切片-染色-诊断”全流程,核心在于用低温实现组织快速冷冻,达到一定硬度进行切片,打破传统流程的时间限制。当手术医生从患者体内取下疑似病变的组织,会第一时间放入标本袋,标注好患者姓名、科室、标本部位等关键信息,由专人或专用输送电梯送往病理科——这个过程往往不超过5分钟,为后续操作抢出宝贵时间。

1.组织取材:精准“取样”是前提

病理科接收到标本后,第一步要进行“取材”,这是决定诊断准确性的基础。病理医生会用锋利的取材刀将组织切成厚度仅2~3毫米的薄片,既要包含病变区域,也要带有周围正常组织,就像“切蛋糕”时必须同时切到奶油和蛋糕胚,才能判断奶油是否完全覆盖。随后,组织会被放入零下20℃左右的冰冻切片机中快速冷冻,仅需1~2分钟,柔软的组织就会变得坚硬如蜡,方便后续切片。

2.切片染色:6微米薄片里找“真相”

接下来是“切片与染色”环节,这是技术含量极高的步骤。病理技师需操控冰冻切片机,将冷冻后的组织切成厚度仅6微米的薄片,这个厚度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1/15,切片会被贴在载玻片上,放入固定液中防止细胞变形,再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HE染色)让细胞结构“显形”:细胞核被染成蓝色,细胞质被染成粉红色,病变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差异会清晰呈现。整个染色过程需严格控制时间,多一秒可能导致颜色过深,少一秒则细胞结构模糊,病理技师往往凭借多年经验精准把控,确保染色完成后立即送往病理医生处。

3.诊断报告:病理医生的“3分钟决断”

最后一步“诊断与反馈”,是技术与经验的结合。病理医生会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切片,判断组织是否存在病变、病变性质(良性或恶性)、肿瘤边界是否清晰、有无侵犯周围组织等关键信息。如果是肿瘤切除手术,病理医生需明确“切缘是否干净”——即切除组织的边缘是否还有癌细胞残留:若切缘干净,手术医生可结束该部位切除;若有残留,则需提示手术医生扩大切除范围。诊断结果会以书面或口头形式快速反馈给手术室,整个过程从标本接收至反馈结果,严格控制在30分钟内,确保手术不中断、不延误。

冰冻切片不止“快”,更要“准”

或许有人会疑问:为何不采用更精准的石蜡切片?要知道,石蜡切片制作需经过固定、脱水、浸蜡、包埋等多个步骤,全程需12~24小时,根本无法满足术中快速诊断的需求。而冰冻切片虽在细胞形态清晰度上略逊于石蜡切片,但胜在“快且准”,能在关键时刻为手术提供即时指引,尤其适用于甲状腺、乳腺、卵巢等器官的肿瘤手术,以及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神经是否受侵犯等问题。

在手术室内,当病理科的电话响起,“切缘干净,无需扩大切除”的消息传来时,不仅是医生松了口气,更是患者的生命健康多了一份保障。冰冻切片技术的30分钟,看似短暂,却是病理技术人员用精湛操作搭建的“生命桥梁”——它让手术从“凭经验判断”走向“靠精准导航”,在速度与精度的平衡中,守护着每一位患者的生命尊严。这项技术或许不被大众熟知,但在无影灯下的每一场手术里,它都在默默书写着“精准医疗”的力量。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