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微微  单位:淄博市妇幼保健院 超声科  发布时间:2025-08-15
1463

当体检报告中出现“甲状腺结节”几个字时,很多人都会陷入焦虑,不知道这种结节是否意味着肿瘤,也不清楚下一步该做什么。事实上,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发现,大多数是良性的,只有极少部分会发展为恶性。要判断一个结节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成为医学界广泛认可的有效手段。通过一根细如发丝的穿刺针,医生能够精准获取结节内的细胞样本,为诊断提供关键依据,从而指导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一、甲状腺细针穿刺的基本原理

甲状腺细针穿刺是一种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的微创检查方式,操作时医生会根据超声图像准确定位结节的位置和大小,再用一根细针穿透皮肤、直达结节,吸取少量细胞样本进行病理分析。整个过程通常在局部麻醉或无需麻醉的情况下完成,操作简便,创伤极小,患者痛感轻微。穿刺取样后的细胞样本会被送至病理科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分析其细胞结构、排列方式和核的形态等特征,从而判断其良恶性。这一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是目前国际公认的甲状腺结节初步判断恶性风险的“金标准”。

二、哪些结节需要细针穿刺检查

并非所有甲状腺结节都需要进行穿刺检查。医生通常会根据超声检查的特点及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超声中如果发现结节有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纵横比>1、实性为主、钙化点明显、血流丰富等特征,则提示其具有较高的恶性风险。此外,结节直径大于1厘米,或即使小于1厘米但伴有淋巴结肿大、声音嘶哑等临床表现,也会被建议行穿刺检查。对于有甲状腺癌家族史或既往头颈部放射治疗史的患者,其风险也会相对升高,需要更加谨慎对待。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穿刺指征,既能避免过度检查,又不遗漏高危病变。

三、穿刺报告怎么看懂“忠奸”

穿刺后的病理报告通常采用贝塞斯达系统分类,分为六类,分别表示不同的风险等级。第一类为非诊断性或不满意样本,提示样本量不足或质量不佳,通常需重新穿刺;第二类为良性,如结节性甲状腺肿或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可定期随访;第三类为不确定意义病变,需结合临床和影像特征评估是否重复穿刺或手术;第四至六类分别表示可疑滤泡性肿瘤、可疑恶性及确诊恶性,这些情况通常需要手术处理。报告中还会有对细胞学特征的详细描述,病理医生会根据细胞的异型性、核分裂、排列方式等综合判断。虽然术语可能略显复杂,但患者可以在医生的解释下了解结果的临床意义,避免过度紧张或误解。

四、穿刺检查的风险与注意事项

尽管细针穿刺是一种安全性高的操作,但仍存在少数并发症,如穿刺部位的轻微出血、局部淤血、短暂性疼痛等,一般通过局部压迫或休息可缓解,不会造成严重后果。操作过程中要求患者保持平稳呼吸、避免讲话,以免针头移位。术后注意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持续肿胀、发红、剧烈疼痛等异常现象,必要时及时复诊。对少数心理紧张者,护理人员应做好情绪安抚与术前教育,使其配合检查流程,提高穿刺成功率。总的来说,在专业医生操作下,穿刺的安全性和诊断价值远远高于其潜在风险。

五、穿刺结果如何指导下一步决策

细针穿刺的最终目的是为临床治疗提供方向。良性结节患者通常不需手术处理,只需定期复查监测其变化;结果不确定的,可能会结合分子检测、影像复查或多学科会诊后决定是否行手术切除;恶性或高度怀疑恶性者则需尽快安排甲状腺切除术,并根据病理结果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如放射性碘治疗或长期随访。穿刺结果的判读与处置需结合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个人意愿、肿瘤风险评估等多因素综合考虑,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充分沟通对于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