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贺英  单位: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二病区  发布时间:2025-10-21
39

很多精神疾病患者(比如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情绪稳定、症状缓解后,常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我感觉已经好了,不用再吃药了”“长期吃药有副作用,能停就停”。临床数据显示,精神疾病患者院外自行停药、减药的比例高达60%以上,而停药后3个月内病情复发的概率超过50%,不仅让之前的治疗前功尽弃,还可能导致症状加重,甚至增加自伤、伤人的风险。其实,院外坚持用药不是“负担”,而是守护精神健康、预防病情反复的“关键防线”。

要明白为什么必须坚持院外用药,首先得了解精神疾病的治疗规律。和感冒、发烧等急性病不同,精神疾病的核心问题往往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神经功能紊乱相关,比如抑郁症与血清素、多巴胺分泌异常有关,精神分裂症与大脑神经环路功能异常相关。这种紊乱不是靠短期治疗就能彻底纠正的——住院治疗的主要作用是“快速控制症状”,比如通过药物让患者的情绪稳定下来、消除幻觉、妄想,而院外用药的核心是“巩固疗效、维持神经功能稳定”,就像农民种庄稼,播种后需要持续浇水施肥才能丰收,神经功能的修复也需要长期药物支持,才能避免病情“反弹”。

很多患者担心“长期吃药会有副作用”,比如头晕、体重变化、嗜睡等,这确实是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但不能因此就自行停药。一方面,现代精神科药物的副作用大多是可控、可调节的,比如出现轻微头晕,医生可能会建议调整用药时间(如睡前服用);出现体重变化,会指导患者通过饮食、运动进行调整。如果自行停药,不仅会让病情复发,还可能因突然断药引发“撤药反应”,比如焦虑、失眠、情绪波动,甚至出现更严重的症状,反而比副作用更伤害身体。

另一方面,医生开具的院外用药方案,都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体重、身体状况精准制定的,剂量和用药时长都经过科学考量——比如抑郁症患者的巩固治疗期通常需要6-12个月,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维持治疗期可能需要数年甚至更长时间,目的就是通过持续用药,让大脑神经功能保持稳定,降低复发概率。如果患者觉得副作用难以忍受,正确的做法是及时联系主治医生,由医生评估后调整用药方案,而非擅自停药、减药。

除了“怕副作用”,还有些患者觉得“症状好了就是痊愈了,不用再吃药”,这种认知误区也容易导致停药。其实,精神疾病的“症状缓解”不等于“彻底痊愈”——比如抑郁症患者不再情绪低落、能正常吃饭、睡觉,只是表面症状消失,但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还未完全稳定,若此时停药,一旦遇到诱因(如压力大、熬夜、生活变故),神经功能很容易再次紊乱,病情就会反复。而反复一次,后续治疗的难度会增加,恢复时间会变长,甚至可能发展为“慢性病程”,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交。

院外坚持用药,还需要患者和家属的共同配合。对患者而言,要养成规律用药的习惯,比如把吃药和每天固定的事情(如早餐后、睡前)绑定,避免漏服;可以准备一个药盒,提前分好每天的药量,方便携带和服用;同时,要定期复诊(通常是每月一次,病情稳定后可延长至每3个月一次),向医生反馈用药后的身体感受、情绪变化,让医生及时调整方案。

对家属而言,要做好“陪伴与监督”——比如提醒患者按时吃药,观察患者是否有漏服、藏药的情况;如果患者因副作用产生抵触情绪,要耐心安抚,帮患者联系医生,而不是纵容患者停药;还要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理解和支持,避免给患者施加压力,让患者在轻松的环境中坚持用药。

最后要提醒的是,精神疾病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院外坚持用药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不要因为暂时的好转就放松警惕,也不要因为担心副作用就擅自停药,只有相信医生、坚持规范用药,才能真正守护好精神健康,避免病情反复,逐步回归正常生活。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