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京华  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27
5

炎热夏季,您是否曾在久坐或久躺后突然站起来时,感到一阵强烈的心慌、头晕,甚至眼冒金星或眼前发黑?休息后不舒服症状就消失了。很多人误以为是“贫血”或“体虚”,但这可能是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在作祟。

1.POTS 是什么?

POTS 是一种慢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当躺着或坐着变为站立时,身体需要迅速调整血压和血流以保证大脑供血。POTS 患者的这套“自动调节系统”失灵了,导致心率异常显著增加(通常增加≥30次/分,或达到≥120次/分),这时的血压缺没有明显下降(区别于体位性低血压)。

2.为什么会得 POTS?

确切原因复杂多样,研究认为与以下因素相关:

自主神经“罢工”:调节心血管的神经信号传递异常。

体液调节失衡:身体有效血容量可能和对不足,或血液过多淤积在下肢。

免疫系统影响:部分患者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史。

遗传易感性:家族中可能有类似情况。

诱因:病毒感染(如新冠、流感)、腹泻、手术、创伤、怀孕、睡眠障碍等是常见触发因素。

3.POTS常见人群

多年于青中年女性,尤其是低体重人群。此外,青少年和年轻男性也可能受到影响,但比例相对较低。长期卧床或缺乏运动的人群,由于血液循环调节能力较弱,也更容易出现类似症状。某些患有慢性疾病,如糖尿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可能因神经或体液调节异常而成为高风险群体。总之,尽管POTS在特定人群中更为常见,但其发病并无绝对限制,任何符合相关诱因和条件的人都需提高警惕。

4.POTS 的“信号”不止是心慌

核心表现:当患者站立之后的几分钟内,会明显感到心慌、心跳过速,而当患者躺下之后,这些症状会得到缓解。

常见伴随症状:

患者可能会感到头晕、眩晕,甚至眼前发黑,有时会感到近乎昏厥。

患者在站立后会感到疲劳,乏力,这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对他们的活动能力造成影响。

患者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脑雾”现象,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患者的手可能会颤抖,出汗异常,这可能是身体对站立姿势的一种反应。

患者可能会感到恶心、呕吐,这些症状可能会对他们的饮食和营养摄入造成影响。

患者的手脚可能会发冷或发紫,这可能是血液循环不畅的表现。

关键特征:这些症状在患者站立时会被诱发或加重,而当患者平躺后,通常能够得到缓解。

5.如何揪出POTS?

诊断需要专业医生(通常为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或晕厥专科)进行:

5.1详细问诊:了解症状特点、诱因、病史。

5.2体格检查:包括重要的直立位生命体征测量(卧/立位心率和血压变化)。

5.3核心检查-直立倾斜试验:在可控环境下监测从平躺到倾斜直立过程中心率血压变化,是诊断金标准。

5.4排除其他疾病:需排除贫血、甲状腺疾病、心脏病、脱水等可能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5.5诊断标准:站立10分钟内心率持续增加≥30次/分(12-19岁青少年需≥40次/分),并伴有直立不耐受症状,且不伴有显著的体位性低血压,持续时间超过3月。

6.如何“安抚”过度敏感的心脏?

POTS 治疗是长期综合管理,目标是减轻症状、改善功能,非药物治疗是首选方案。

6.1生活方式调整(基石 ):

缓慢改变体位:建议在早晨醒来后先在床上静坐几分钟,然后再慢慢站起;在捡拾地面上的物品时,尽量蹲下而不是直接弯腰,以避免腰部承受过大的压力。

足量饮水2L/日+适当补盐7g/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和适量的盐分摄入对于增加血容量至关重要(但高血压或肾病患者在调整饮水和盐分摄入时需要格外小心,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穿戴医用弹力袜:这种袜子可以帮助促进下肢血液的回流。

避免诱因:尽量减少在炎热的环境中停留的时间、避免长时间站立、限制酒精和咖啡因的摄入,同时注意不要一次性进食过量的食物(这些因素可能诱发症状,但每个人的具体诱因可能不同,需要个人根据自身情况调整)。

抬高床头睡眠:通过在床头放置枕头或垫子,使床头部分抬高,有助于减少夜间体液的流失,从而减轻症状。

6.2个性化运动训练:

首选平卧/坐位运动:推荐的运动包括使用划船机、游泳、卧位自行车以及使用弹力带进行训练,这些运动可以在不给心脏带来过大压力的情况下进行。

循序渐进:开始时应选择极低强度、短时间的运动,然后根据个人的适应情况逐步增加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重点在于锻炼下肢和核心肌肉,因为它们在人体中扮演着“第二心脏”的角色,有助于促进血液回流。

避免突然剧烈直立运动:这类运动可能会导致症状加剧,因此在进行任何运动时都应避免突然的剧烈动作。

6.3药物治疗(需医生严格评估后使用):

仅用于症状严重、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者:药物治疗应在医生的严格评估和指导下进行,仅适用于那些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无法有效控制症状的患者。

可能包括:增加血容量的药物(如氟氢可的松)、收缩血管的药物(如米多君)、减慢心率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调节身体的生理反应,减轻症状。

7.POTS≠ 心脏病:

心脏结构通常是正常的,问题在于神经调控。慢性但可控:目前尚无法根治,但通过积极管理,大多数患者症状可显著改善,回归正常生活。部分患者可能随时间推移逐渐好转。出现相关症状,务必寻求专业医生诊断,排除其他严重疾病并获得正确指导。

总结:

POTS 是身体“立正”时神经调控失衡引发的心跳过速和不适。它不是绝症,关键在于识别症状、明确诊断,并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调整、循序渐进的运动和必要的药物,有效管理症状,重获生活掌控力。如果你或身边的人经常“站起来就难受”,别忽视,及时就医查清原因!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