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伟  单位:莱西市孙受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8-27
5846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在全球范围内,流脑仍然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疫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护理理念的持续更新,流脑的预防已进入精准化、个体化的新阶段。

疫苗技术进展:从多糖到结合疫苗的飞跃

1.疫苗类型演进

多糖疫苗:早期产品,对2岁以下儿童免疫原性差,不能产生免疫记忆

结合疫苗:将多糖与载体蛋白结合,显著提高免疫应答质量和持续时间

四价结合疫苗(MenACYW):可同时预防A、C、Y、W135四个血清群,保护更全面

2.技术突破

新型MenACYW135DT结合疫苗采用破伤风类毒素作为载体蛋白,免疫原性更强,保护效果持续更久。研究表明,接种后抗体阳转率达95%以上,且具有良好的免疫记忆功能。

接种策略优化:基于流行病学的精准防护

1.免疫程序推荐

基础免疫:6月龄起可开始接种,可使用结合疫苗或免疫规划流脑A疫苗

加强免疫:3岁、6岁各加强1剂

特殊人群:青少年入校前、入伍新兵、免疫功能低下者推荐接种

2.前沿进展

基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我国近年来W135和Y群流脑有上升趋势,因此推荐使用四价结合疫苗替代传统的A群或A+C群多糖疫苗,提供更广泛的保护。

接种前评估与准备:高质量护理的关键环节

1.健康评估

详细询问过敏史,特别是对破伤风类毒素过敏史

评估免疫功能状态,免疫功能缺陷者需咨询专科医生

测量体温,急性发热期应暂缓接种

2.个性化咨询

根据年龄、健康状况、流行病学暴露风险等因素,提供个性化的疫苗选择建议。护理人员应详细解释不同疫苗的区别,帮助受种者做出知情选择。

接种实施与注意事项:专业化护理操作

1.规范操作

使用专用注射器,结合疫苗肌肉注射(首选上臂三角肌),多糖疫苗皮下注射

确保疫苗冷链完整,复溶后立即使用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一验证",确保准确接种

2.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孕妇:除非暴露风险极高,否则通常不建议孕期接种

免疫功能受损者:可能产生较低的免疫应答,但接种仍有益处

早产儿:按实际月龄接种,不考虑矫正胎龄

接种后护理与不良反应处理

1.常见反应管理

局部反应(15~20%):红肿、疼痛,通常24~48小时内自行缓解

全身反应(10~15%):发热、烦躁,对症处理即可

护理要点:24小时内避免搔抓接种部位,多饮水,注意休息

2.罕见不良反应监测

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约1/100万,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医疗机构应配备肾上腺素等急救药品和设备,护理人员熟练掌握过敏反应救治流程。

健康教育与社会参与

1.公众教育重点

强调流脑的严重性和疫苗的保护作用

解释群体免疫的重要性,提高接种覆盖率

识别流脑早期症状(发热、头痛、呕吐、皮疹),及早就医

2.数字化管理创新

电子接种证金苗宝自动提醒接种时间

手机应用程序记录接种反应和提醒加强免疫

基于大数据的流行病学预警,指导精准接种

未来展望:新型疫苗研发方向

1.多价疫苗开发

针对X群等新兴血清群的疫苗正在研发中,未来可能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2.联合疫苗优化

流脑Hib联合疫苗已在部分地区使用,减少接种剂次,提高依从性。

3.通用疫苗研究

基于外膜蛋白的通用流脑疫苗研究取得进展,有望提供跨血清群的保护。

结语

流脑预防接种是控制疾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随着疫苗技术的进步和护理水平的提升,我们已建立起更加完善、精准的流脑防护体系。护理人员在接种咨询、实施和不良反应监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和健康教育,为公众构筑起坚实的健康防护墙。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