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慧  单位: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29
981

去医院做超声检查的时候,挂号、排队好不容易轮到自己做超声检查,医生却递来一纸医嘱,神情严肃地叮嘱:“多喝水,憋足尿再来”。明明检查的是肚子里的器官,和尿液有什么关系?不憋尿真的会影响检查结果吗?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超声检查与“憋尿”之间的神秘联系。

为什么超声检查有时需要憋尿?

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波穿透人体,通过反射回来的声波形成图像来判断器官情况的。超声波在气体中穿透性差,而人体盆腔内的肠道充满气体和内容物,会阻挡声波传播,导致后方器官(如子宫、卵巢、前列腺等)成像模糊或显示为“白茫茫一片”,就像给器官蒙上了一层“纱”。憋尿后,膀胱里充盈着尿液,成为液体介质,声波在液体中损耗最小,能高效穿透并清晰显示后方器官的结构。相当于在盆腔内打开一个“声学窗口”,让超声波更顺利地到达目标器官(如子宫、前列腺、膀胱本身等),使图像更清晰。同时,膀胱充盈还能让这些器官的形态、位置更易被观察,便于医生发现细微病变。

哪些超声检查需要憋尿,哪些不需要?

不是所有的超声检查都需要憋尿。超声检查是否需要憋尿主要取决于检查部位和方式,一般来说,妇科经腹部检查子宫、卵巢、附件(尤其适用于未婚女性或没有性生活史的女性)、泌尿系统检查膀胱、前列腺、精囊、肾、输尿管等盆腔器官时,通常才需要憋尿。而检查肝脏、胆囊、胰腺、脾脏等上腹部器官;已婚妇女经阴道检查、经直肠检查;浅表器官及血管检查、残余尿量测量时,大多不需要憋尿,有时甚至需要空腹。另外,经阴道超声(针对女性盆腔)、经直肠超声(针对男性前列腺)等,不仅不需要憋尿,还需要排空膀胱,因为这样探头才能更直接地接近检查部位。

憋尿要憋到什么程度才合适?

憋尿并不是憋得越足越好。合适的状态是有明显尿意,但还能忍受,这个时候的膀胱处于适度充盈状态。如果憋得太少,膀胱没有充分扩张,无法有效推开肠道,图像依然模糊;如果憋得太满,可能会压迫周围器官,导致器官形态改变,影响判断,而且过度充盈还可能让受检者产生剧烈胀痛,甚至引起不适。肾功能不全或肾积水患者是否憋尿需遵医嘱进行。

憋尿有哪些小技巧,能让过程不那么煎熬?

提前规划检查很重要,了解自己要检查的项目和检查时间后,可在检查前1~2小时开始喝水,每次喝300~500毫升,分多次饮用,避免一次性猛灌导致不适。喝水时选择温水,尽量不喝碳酸饮料、咖啡等,以免产生过多气体,反而影响检查。如果等待时间较长,感觉尿意忍不住,可适当走动,帮助尿液生成,但不要剧烈运动。有多项检查时,可以合理安排检查顺序,先进行抽血等需要空腹的项目,然后再饮水,在还没有尿意时先去做别的检查,等有尿意时再去做下腹部的超声检查,这样可以合理地优化时间。

如果没憋好,会有什么影响?

盆腔深处的子宫、卵巢、膀胱、前列腺等器官周围有肠管包裹,肠管内的气体和内容物会干扰超声波穿透。憋尿不足时,膀胱无法充分充盈,导致无法推开肠管,超声波显像不清晰,器官形态和结构难以辨认,可能掩盖病变(如小型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增加误诊或漏诊风险。比如膀胱空虚时,膀胱壁病变(如肿瘤)易被漏诊;前列腺或子宫附件可能因肠道气体干扰而显示模糊,导致检查结果不准确,可能需要受检者重新喝水憋尿后再次检查,既耽误时间,又增加了受检者的麻烦和不适感。但是过度憋尿也有害。膀胱过度充盈会压迫子宫或前列腺,导致器官移位变形,可能产生假象(如误诊为子宫肌瘤),影响诊断准确性

超声检查时要求憋尿,是为了让医生能更清晰、准确地获取器官图像,提高检查的准确性。下次做超声检查时,合理安排检查顺序,按照医生的指导做好憋尿准备。为了获得更精准的检查结果,让我们积极配合医生的要求,做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吧。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