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静  单位:中江县妇幼保健院  发布时间:2025-07-29
848

很多新手妈妈在产后最关心的问题往往是“如何快速瘦肚子”“怎么恢复孕前身材”,却忽略了一个更关键的健康问题——盆底肌修复。事实上,产后修复的核心应该是“先恢复功能,再考虑塑形”。如果盲目追求“瘦肚子”而忽视盆底肌康复,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健康隐患,如漏尿、子宫脱垂、性功能障碍等。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盆底肌康复比“瘦肚子”更重要!

盆底肌:被忽视的“隐形吊床”

1.盆底肌的功能有哪些?  

盆底肌是指封闭骨盆底部的肌肉群,它像一张“吊床”一样支撑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器官。它的主要功能包括:

(1)控制排尿和排便,防止漏尿、便秘;

(2)维持盆腔器官的位置,防止子宫脱垂、膀胱膨出;

(3)参与性功能;

(4)与腹肌、背部肌肉共同维持躯干稳定。  

2.怀孕、分娩对盆底肌的伤害有哪些? 

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怀孕本身就会对盆底肌造成损伤。  

(1)激素影响:孕期松弛素的分泌会使韧带和肌肉变得松弛以利于分娩,但这也让盆底肌更容易受损。

(2)子宫压迫:随着胎儿长大,子宫重量增加,长期压迫盆底肌,导致肌肉松弛。  

(3)分娩损伤:顺产时,胎儿经过产道可能造成肌肉撕裂或神经损伤。剖宫产虽然避免了产道扩张,但孕期压力仍会导致盆底肌功能下降。

如果产后不及时修复,可能会引发压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慢性盆腔疼痛、性功能障碍、反复尿路感染或便秘。

为什么“瘦肚子”不能急于求成?

很多妈妈产后急着做卷腹、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腹部训练,希望能快速恢复平坦小腹。但实际上在盆底肌未恢复前,盲目练腹可能加重盆底肌损伤!

1.腹压增加,盆底肌压力更大

当盆底肌松弛时,腹部用力(如卷腹、深蹲)会导致腹压增加,进一步压迫盆底,可能加重漏尿或脱垂问题。  

2.腹直肌分离未恢复,越练越糟

约60%的产后女性存在腹直肌分离,如果分离未修复就做卷腹,可能让分离加重,甚至导致疝气。  

3.正确的顺序:先修复,再塑形 

科学的产后修复应遵循盆底肌恢复→腹直肌闭合→核心稳定训练→全身减脂塑形的顺序,如果跳过前两步直接瘦肚子,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带来健康风险。  

如何科学修复盆底肌?

1.产后42天检查,评估盆底功能 

产后42天去医院做盆底肌筛查,通过肌电图或压力检测,评估肌肉力量、弹性和损伤程度。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给出康复方案。  

2.凯格尔运动:最基础的盆底训练

凯格尔运动是公认的盆底肌康复方法,适合产后妈妈每天练习。正确做法:

(1)找到盆底肌:想象小便时突然憋住尿的感觉,用力的肌肉就是盆底肌。  

(2)收缩盆底肌3~5秒,然后放松3~5秒,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3组。  

(3)逐渐增加收缩时间,直至每次收缩10秒。  

注意事项:不要用腹部、臀部或大腿肌肉代偿;排尿时不要练习,以免影响膀胱功能。  

3.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

如果盆底肌力量太弱,无法自主收缩,可以尝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通过电流刺激肌肉收缩,帮助恢复神经肌肉控制。  

4.避免加重盆底肌负担的行为  

(1)不要久蹲、久站或提重物,以免增加腹压。  

(2)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加重盆底负担。  

(3)调整排便习惯,避免长期便秘。  

什么时候可以开始“瘦肚子”?

产后4~6个月,当盆底肌和腹直肌恢复后,可以逐步加入有氧运动和全身塑形训练,如:快走、游泳、低强度有氧;普拉提、瑜伽(避免高难度挤压腹部的动作);力量训练(从轻重量开始,注意核心稳定)。  

总结:产后修复的正确思路

1.产后42天检查,优先评估盆底肌和腹直肌。  

2.先修复功能,再考虑塑形,避免盲目练腹加重损伤。  

3.坚持凯格尔运动,必要时可结合生物反馈治疗。  

4.腹直肌分离未恢复前,避免卷腹、仰卧起坐。  

5.全身减脂需循序渐进,健康饮食结合适度运动效果更好。  

产后盆底肌修复不是“快速瘦身”,而是帮助身体找回健康状态。只有打好盆底肌和核心的基础,才能让后续的瘦身更安全、更有效。希望每位妈妈都能科学修复,远离产后健康隐患!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