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5夏日炎炎,潮湿闷热的天气让不少人深受 “湿邪” 困扰。中医认为,夏季雨水充沛,人体易受外界湿邪侵袭,再加上人们常贪凉饮冷、久坐空调房,更会加重体内湿气。湿气过重会导致身体乏力、精神不振、消化不良、皮肤瘙痒等问题。此时,借助中药食疗调理身体,既能顺应时节,又能温和祛湿,实为明智之举。
夏季湿邪的“真面目”
从中医角度来看,湿邪是一种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致病因素。夏季湿气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外界环境中的“外湿”,如雨水连绵、空气湿度大;二是人体自身运化失常产生的“内湿”,多与饮食不节有关,比如过量食用生冷食物、甜腻食物,会损伤脾胃功能,导致水湿运化不畅,滞留在体内。
体内湿气重的常见表现有很多,比如头部昏沉,总觉得像裹了一层湿布;身体沉重乏力,不爱活动;皮肤容易出油、长湿疹,大便黏腻不成形,黏在马桶上难以冲净;舌苔厚腻,边缘可能有齿痕等。如果你有这些症状,就要留意体内是否有湿气了。
常用祛湿中药大盘点
在中药里,有不少天然的“祛湿高手”,它们性质温和,适合通过食疗的方式融入日常饮食中。
茯苓。是祛湿的经典药材,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它能帮助脾胃运化水湿,而且药性平和,无论寒热体质都可以使用。茯苓可炖汤或者磨成粉煮粥、做糕点。
薏苡仁。性凉,味甘淡,能利水渗湿、健脾止泻。体质虚寒的人不宜大量生食,最好炒过之后再用,以减轻其寒性。炒薏米可以用来泡水喝,也可以和赤小豆、大米一起煮成粥。
赤小豆。性平,味甘酸,能利水消肿、解毒排脓。它和薏苡仁搭配,就是经典的 “红豆薏米水”,是很多人熟知的祛湿饮品。
藿香。性微温,味辛,具有芳香化湿、和中止呕的作用。夏季暑湿感冒时,若出现头痛昏重、胸膈痞闷、呕吐泄泻等症状,可以用藿香叶泡茶,或者在做菜时加入少许藿香,增添风味的同时还能祛湿。
苍术。性温,味辛、苦,能燥湿健脾、祛风散寒。它适合湿阻中焦、脾失健运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不过苍术味道较浓,可在炖肉、煲汤时少量加入。
对症食疗方,轻松祛湿
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症状选择不同的中药食疗方:
1.通用基础方:健脾祛湿汤
材料:茯苓15克,莲子15克,芡实15克,山药15克,瘦肉200克。
做法:将瘦肉洗净切块,焯水后与其他材料一起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1-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祛湿。
调理脾胃功能,帮助排出体内湿气,适合大多数人在夏季食用。
2.湿热体质方:绿豆薏米汤
材料:绿豆50克,炒薏米5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绿豆和炒薏米洗净,提前浸泡1小时,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至绿豆开花,加入冰糖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利水渗湿。
适合体内有湿热的人,表现为口干口苦、咽喉肿痛、小便黄赤等症状。
3.寒湿体质方:生姜红枣茯苓茶
材料:生姜3-5片,红枣5颗,茯苓10克。
做法:将材料放入茶壶中,用沸水冲泡,焖1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可反复冲泡。
功效:散寒化湿、健脾益气、利水渗湿。
这款茶适合体质虚寒、怕冷、手脚冰凉的人,能帮助驱散体内寒湿。
4.暑湿感冒方:藿香佩兰茶
材料:藿香10克,佩兰10克。
做法:将藿香和佩兰洗净,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焖15分钟后饮用。
功效:芳香化湿、解暑。
适合夏季因暑湿引起的头痛、胸闷、食欲不振等症状。
食疗祛湿注意事项
虽然中药食疗祛湿安全温和,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
首先,要根据自身体质选择合适的食疗方。
其次,祛湿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
另外,食疗只是祛湿的一部分,还要结合健康的生活习惯: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注意饮食清淡、适当运动等,这些都有助于排出湿气。
总之,夏季祛湿,中药食疗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了解湿邪的特性,认识常用的祛湿中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食疗方,并结合健康的生活习惯,就能让身体远离湿气的困扰,轻松度过这个夏天。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