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所引起的糖尿病,该疾病的特点有起病急、发病年龄小以及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自身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主要以突然出现“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很多糖尿病患者需要通过控制饮食和坚持适当运动来调节血糖水平,必要时还需要通过药物进行控制,以此缓解不良症状。但由于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需要患者长期服药,但由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过多,多数患者对糖尿病药物存在各种误区,进而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不利于血糖的稳定。因此,详细了解各种1型糖尿病用药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就为大家盘点1型糖尿病用药“陷阱”,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1型糖尿病用药误区
1.1从不测血糖:多数患者在医院经过体检和开好药后,便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在日常中按照医生的指导按时用药,但忽略了定期测量血糖这一环节。同时,患者还缺少对自身病情的持续监测以及定期检查,导致患者长久不监测血糖,认为只要没有身体上的不适合,就不用检查也不用更换治疗。这种心理状态以及行为模式,很可能会造成疾病的复发或者加重,使得患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此外,血糖具有一定变化性,会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饮食因素、心理状况等变化。因此,需要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及测量血糖情况。因此,需要定期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监测,及时了解血糖变化,这样可以为患者制定相对应的治疗方案,同时还可以根据患者的血糖变化进行适当地调整,有助于病情康复。此外,糖尿病可以通过血糖监测控制摄入的糖分,这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一定要定期进行血糖监测,对患者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1.2频繁换药:很多患者在服用了一段时间药物之后,发现血糖和尿糖下降效果都不是很满意,觉得这些药物对自己的病情没有效果,因此经常更换治疗方案。治疗1型糖尿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患者遵医嘱耐心治疗。所有事物的改变都需要循序渐进,一种药物要在一段时间内发挥其作用,都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完全体现出来。例如德谷胰岛素,一般需要在给药后2~3天才能显出效果。因此,千万不能因为短期内药物没有明显效果就随意替换。对于有糖尿病的患者,需要逐步调整药物的用量,如果血糖没有降低或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医生的指导下才可改用其他药物,或者与其他药物合用。
1.3不敢使用胰岛素:有些糖尿病患者,身材偏瘦,血糖控制不好,胰岛机能也不好,却不愿意使用胰岛素。胰岛素常有人说它会让人成瘾,这是毫无科学根据的说法。实际上,胰岛素的副作用微乎其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甚至可以说是没有任何的成瘾现象。只有在不当使用或滥用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不良反应。例如,乱打胰岛素导致用药剂量过大,血糖大幅度下降,出现低血糖症状,若用量不够会导致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导致血糖持续升高。因此,只要严格按照医嘱,正确应用胰岛素,便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对身体健康没有任何负面影响,并起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1.4随大流用药:在治疗糖尿病时,要注意个性化,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如胖瘦、肝肾功能、年龄等。但是大部分患者都有从众性,听说哪种药物有效就用哪种,价格更高就用哪种,这是错误的。再好的药也不一定是最适合自身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病情的药物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并非新药、贵药。糖尿病的症状不同或者血糖的高低都需要对症用药,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根据血糖评估以及控制情况用药,不能随大流用药,这对患者的病情极为不利。
2、结语
糖尿病是一种需要终身性治疗的疾病,因此在用药方面需要格外注意,需要严格遵医嘱用药。若感觉效果不明显,可以到医院询问医生,不可擅自减少或增加剂量,这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