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雪  单位:滨州市滨城区市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2025-07-09
253

高血压和糖尿病被称为“无声的杀手”,两者共病时,心血管疾病、肾功能损伤等并发症风险显著增加。全球约有4.63亿糖尿病患者,其中30%合并高血压,而在中国,这一比例突破40%。研究表明,双重疾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单纯高血压或糖尿病患者高出2-4倍,死亡率也增加约1.5倍。那么,如何让这条生命之路畅通无阻?下面,我们将为您拆解科学护理的“通关秘籍”。

制定计划前,先看懂身体发出的“警报信号”

很多患者直到体检报告显示尿蛋白阳性或眼底出血才发现大事不妙。其实身体早有预警:

(1)不定时头晕头痛,因为血压波动时一般伴随后脑勺胀痛;

(2)一天喝3升水却仍觉口干,夜间频繁起夜;

(3)高血糖损伤神经引发感觉异常,手脚麻木像有蚂蚁在爬行。

药物治疗不是越多越好,而要“精准搭配”

很多患者误以为“多吃几种药效果更好”,其实药物搭配需要像拼乐高一样严丝合缝。根据2025年《全球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黄金组合”方案:

降压药三大主力军:

(1)血管保护剂(ACEI/ARB类):这类药物就像给血管穿防护服,既能降压又能护肾,特别适合尿检发现蛋白的患者。但要注意,部分人用药初期可能出现干咳,就像“嗓子痒却咳不出”。  

(2)钙通道拮抗剂:好比给血管做“瑜伽”,通过放松血管壁降压,特别适合老年患者。  

(3)新型复方制剂:把两种降压药做成一片,好比“降压汉堡包”,既能减少服药数量,又能提升依从性。

降糖药的黑科技:

(1)智能排糖药(SGLT2抑制剂):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糖分,每天能多排出约70克糖(相当于3罐可乐的含糖量),还能护心护肾。  

(2)肠促胰素(GLP-1受体激动剂):每周打一针,既能控糖又能减重,临床试验显示可使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26%。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二甲双胍虽被称为“降糖基石”,但肾功能较差的患者需调整用量,并谨遵医嘱,确保用药安全。

吃饭也能治病?这些饮食技巧让你吃出健康

别再把控糖降压饮食想象成“吃草生涯”,掌握科学方法,家常菜也能变身“良药”。

(1)彩虹饮食法:每天吃够5种颜色的蔬果,紫色茄子(含花青素)、橙色胡萝卜(含β-胡萝卜素)都是护血管的好帮手。  

(2)限盐不减味:用柠檬汁、香草代替部分盐,一茶匙(约5克)盐要分三餐用,腌制品能免则免。  

(3)吃饭顺序有讲究: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后吃主食,这样操作可使餐后血糖波动降低40%。  

运动是最便宜的“降糖降压药”

别再相信“每天万步走,疾病全没有”的谣言!科学运动要讲究“分层搭配”。

运动处方公式:有氧运动(60%)+ 力量训练(30%)+ 平衡练习(10%)  

(1)有氧运动:快走时尝试“间歇变速法”——快走3分钟后慢走1分钟;

(2)力量训练:用矿泉水瓶做哑铃,坐着也能完成的抬腿运动,适合老年患者;

(3)平衡练习:单腿站立刷牙、脚跟脚尖交替行走,预防跌倒。

特别提醒,运动后如果出现“眼前发黑”“心跳乱拍”,要立即停止并监测血压。

注重心理调适,别让情绪成为“隐形杀手”  

长期用药、控制饮食带来的心理压力,也可能引起血糖和血压的波动,患者可以调整自己的认知,尝试把“不能吃”换成“聪明吃”,把“必须运动”变成“我要健康”。考虑加入病友互助小组,交流控糖经验,在群体里找到归属感、认同感,互相安慰,互相激励,快乐生活。

高血压遇上糖尿病,就像身体拉响了双重警报。但通过“药物精准搭配+饮食智慧选择+运动科学组合+心理积极调适”的四维防护网,大家完全可以实现“控糖不高压,降压不伤糖”。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