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在医院的众多科室中,大家都知道内、外、妇、儿科,也知道检验科、放射科等科室,但核医学科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看到“核”字,有些人会与核磁共振混淆,甚至联想到核武器相关。那么,核医学到底是怎么样的医学学科呢?下面就给大家揭秘,一起来探索核医学科这个神秘的医学领域。
核医学科的“核”,指的是放射性核素,不同于核武器,它是安全利用放射性核素实现分子功能诊断和靶向治疗的新时代专业学科。放射性核素是核医学的“灵魂”。简单来说,就是用放射性药物(放射性核素)让人体里的病灶“发光”,然后用特殊的机器拍下来。这样,医生就能看到人体分子水平的血流和功能代谢情况,从而进行疾病的检查、诊断和治疗。
作为医院的“小众科室”,核医学在医学领域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临床核医学主要包括诊断和治疗两大部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功能显像及甲功仪功能测定
1.SPECT/CT脏器显像:(1)全身骨显像:诊断肿瘤骨转移,辅助诊断骨退行性病变、原发性骨肿瘤。如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早期诊断,对比传统的 X 线和CT检查能早发现3-6个月。(2)肾功能显像:准确评估肾脏的功能状态,包括肾小球滤过率、分肾功能,是评估分肾功能最灵敏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3)甲状腺显像:帮助诊断甲亢、亚急性甲状腺炎、甲减、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等甲状腺疾病。(4)甲状旁腺显像:对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疾病的诊断和定位具有重要作用。(5)唾液腺显像:能够了解唾液腺的摄取、排泌功能状态。(6)心肌灌注显像:观察心肌各部位的血流灌注情况,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部位和程度,为心脏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信息。
2.PET/CT显像:PET/CT 临床适应症包括:发现转移病灶,探查原发病灶;为活检确定有诊断意义的穿刺靶点;恶性肿瘤的分期;指导放疗计划的制订;恶性肿瘤治疗的疗效监测及随访评估;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疑难复杂病例等其他情况;肿瘤高危人群和肿瘤标志物升高人群的肿瘤探查;心脏和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
3.甲功仪功能测定:甲状腺摄碘试验;甲亢的诊断和治疗;甲减的诊断;甲状腺炎(桥本氏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甲状腺肿的诊断。
二、核素治疗中最常用的核素—碘131
碘131治疗甲亢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是核素治疗中应用最早、范围最广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简便、安全、经济;碘131还可以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其主要作用是去除甲状腺残余灶和转移灶。其余还有碘125粒子植入治疗实体肿瘤、锶89治疗肿瘤骨转移、32P敷贴治疗皮肤毛细血管瘤及瘢痕疙瘩等。
三、体外分析
体外分析是核医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取自人体的生物样本(组织、血液、尿液或其他体液等)进行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他检测分析,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各个领域,为人类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信息。
四、骨密度测定
骨密度测定(即骨矿物质含量测定),能反映不同生理和病理状态下,骨质代谢和骨量的变化,是诊断骨质疏松症最常用的方法。
核医学的检查及治疗用的是放射性核素,具有一定的核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吗?核医学肯定是安全的。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辐射防护原则,核医学诊疗所使用的各种放射性药物用量都被严格控制在绝对安全的范围之内,不会对患者造成辐射损害。这些放射性核素具有自身衰变的特性,进入患者体内的放射性药物活度会随着时间延长而递减消失,而且会随着人体的排泄物排出体外。同时,由于放射性核素只在病变部位大量聚集,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很小,所以作用更精准,对身体造成的损害反而更小。常规核医学检查产生的电离辐射剂量都在严格控制的范围之内,患者的获益远远大于损害,同时也不会对周围人员造成辐射损伤,是非常安全的。核素容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或通过乳汁排出,因此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尽量避免进行核医学科检查及治疗,如必须进行,则建议中断哺乳,而孕妇应与医生充分评估风险后再做决定。儿童对射线较敏感,在接受核医学检查和治疗过程中,根据体重和年龄选择合适的剂量和显像剂,尽可能减少辐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核医学正朝着更加精准、高效、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下次当你或身边的人接触到核医学相关检查和治疗时,不再会感到陌生和恐惧,而是能够更理性、科学地看待这项神奇的医学技术。相信在未来,核医学还将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