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股沟疝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疝气,腹股沟疝只能通过手术治疗恢复,而加强术后护理管理,可以帮助你轻松康复,同时防范术后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
何为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指的是腹腔内脏器随重力和腹内压力被挤压至腹股沟缺损处,离开原来解剖位置,并从缺损或薄弱处向体表突出所形成的包块。由于腹股沟先天发育不良、薄弱,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还会出现腹壁变薄情况,所以易引发疝气。
如果发现腹股沟区长了一个可移动的皮下包块,在站立或行走时、咳嗽时、劳动时特别明显,躺下后或用手按压时消失,可能是得了腹股沟疝;部分患者会伴随出现腹部局部胀痛、坠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提示发生了嵌顿、肠管或器官缺血性坏死情况。
腹股沟疝必须做手术吗
腹股沟疝在接受正规治疗后,基本可以治愈且预后良好,但如果发现不及时、治疗不正规,在疾病持续进展情况下可能引发严重情况,如肠梗阻、肠坏死、肠穿孔等,甚至威胁生命安全。而且,除1岁以下患儿,其余群体一旦发病无法自愈,要想根治,必须进行手术,如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术后护理这么做
实施优质的术后护理,可以帮助患者轻松康复,而术后护理涉及的内容和事项多,可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规范进行。
(1)麻醉护理。开放性修补术一般采用局部麻醉,腹腔镜下疝修补术一般采用全身麻醉,为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不良情况,要加强麻醉护理。例如,全身麻醉患者术后保持去枕平卧4~6小时,以及禁食、禁水6小时左右,减少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2)肢体活动。患者卧床休息期间,家属可以帮助患者按摩腿部肌肉,用于加速下肢血液循环和防范下肢静脉血栓;在患者下肢感觉恢复之后,可以在床上进行蜷腿、勾脚等适当活动,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和防范静脉血栓;术后第一天可缓慢下床活动,早期下床活动的目的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和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下床活动时要按照“侧卧翻身-床上坐起-床边坐起-离床坐起-床边走动-室内走动”的顺序进行,以免发生意外。
(3)伤口护理。术后平卧时,可以用毛巾包裹上盐袋,放在原来“鼓包”的区域,这样可以使组织贴合紧密,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腹股沟区疼痛感和局部出血情况发生。伤口恢复期间,需要根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伤口愈合情况定期换药,通常3~5天换药一次。此外,要保护好伤口及伤口敷料,避免污染;在伤口愈合良好的情况下,一般术后7~8天可拆线,拆线后一天才可以碰水、洗澡,且咳嗽、大笑、打喷嚏可能会导致负压增加,此时可以用手轻轻按压切口区域,以免出现伤口裂开、疝气复发情况;如果恢复期内发现伤口出现了渗血、渗液、红肿热痛等情况,要及时返院就诊。
(4)饮食护理。腹股沟疝手术后一般要禁食、禁水6小时,6小时后可吃一些流质饮食,术后第1天可逐渐恢复正常饮食,但要以清淡、营养、易消化为主;可以适量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用以保持大便通畅,主要是因为便秘会导致腹内压增加,不利于疾病恢复;进食后如果出现了恶心、呕吐症状,要暂缓进食并通知医生,但不用过度担心害怕,这可能与胃肠道功能尚未恢复有关;出院后一段时间内仍要以清淡、易消化饮食为主,且适量多喝水。
(5)生活护理。术后上厕所宜采用坐厕(至少1个月);待伤口愈合之后,原则上可以进行正常活动,但要避免可能引起腹内压增高的活动和剧烈活动,如仰卧起坐、爬楼梯、提/搬重物、骑自行车等;注意防寒保暖,避免着凉感冒,主要是因为咳嗽会引起腹内压增加;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包括有便意时不憋、排便控制在3分钟左右、不要用力排便及便秘时使用开塞露等辅助通便。
综上所述,日常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实现腹股沟疝的科学防治和轻松康复。
(大竹县高穴中心卫生院)
杨巾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