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阳莉  单位: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 妇科  发布时间:2025-10-21
295

女性的一生,从青春期初潮到更年期绝经,生殖系统会随年龄、激素变化不断调整,不同阶段的妇科健康重点也截然不同。很多女性因不清楚“不同时期该关注什么”,要么过度焦虑、盲目检查,要么忽视关键信号、延误干预。其实,只要抓住每个阶段的健康核心,针对性做好防护与检查,就能从容守护一生的妇科健康。

青春期

青春期(13-18岁,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为10-19岁):初潮来临,重点关注“月经规律”与“健康认知”。

青春期的标志是月经初潮,通常在13-14岁出现,这一阶段生殖系统尚未完全成熟,核心健康重点是“适应月经周期”与“建立正确认知”。

关注月经规律:初潮后1-2年内,月经周期不规律(如20天一次或40天一次)是正常现象,无需过度紧张;但如果初潮后3年仍无规律,或经期持续超过7天、经量过多(1小时湿透1片卫生巾),甚至伴随严重痛经无法上学,需及时就医,排除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发育异常等问题。

避开认知误区:不要因“来月经”感到羞耻,也不要经期吃生冷食物、剧烈运动;选择透气的纯棉卫生巾,每2-3小时更换一次,避免久坐导致私处闷热;同时,了解基础的性健康知识,做好自我保护,避免过早性生活带来的妇科感染风险。

育龄期

育龄期(19-49岁):生育相关,重点防范“炎症”“异常出血”与“定期筛查”。

育龄期女性面临恋爱、结婚、生育,生殖系统负担加重,是妇科疾病高发期,健康重点围绕“炎症预防”“生育健康”与“癌症筛查”。

警惕炎症与异常出血:性生活会增加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的风险,若出现白带异常(如豆腐渣样、有异味)、私处瘙痒、同房后出血,需及时做白带常规、宫颈检查,避免炎症转为慢性;非经期出血(如排卵期少量出血外的异常出血)、月经量突然增多,可能是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的信号,尤其备孕女性,需先调理好身体再备孕。

做好两项关键筛查:21-29岁女性,每3年做1次宫颈细胞学检查(TCT);30-49岁女性,每5年做1次TCT+HPV联合筛查,预防宫颈癌;有性生活且未避孕1年未怀孕的女性,需排查输卵管堵塞、排卵异常等不孕问题,尽早干预。此外,孕期需定期做产检,产后做好伤口护理与盆底肌修复,避免产后漏尿、子宫脱垂。

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45-55岁):激素波动,重点应对“更年期症状”与“慢病风险” 。

围绝经期是女性从育龄期向更年期过渡的阶段,卵巢功能衰退、激素水平下降,身体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健康重点是“缓解症状”与“预防慢病”。

应对更年期症状:潮热、盗汗、失眠、情绪波动是常见症状,若症状轻微,可通过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如瑜伽、散步)、调整饮食(多吃豆制品补充植物雌激素)缓解;若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激素替代治疗,不要自行买“保健品”调理,避免激素紊乱。

防范两大健康风险:激素变化会导致骨质疏松,需每天补充钙与维生素D,定期做骨密度检查;同时,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在这一阶段发病率升高,若出现阴道异常出血(绝经后出血需立即就医)、腹胀、腹痛,需及时做妇科B超、肿瘤标志物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更年期

更年期(55岁后):重点守护“生殖健康”与“全身养护”。

绝经后女性卵巢功能完全衰退,虽无月经,但妇科健康仍不能忽视,重点是“预防萎缩性炎症”与“全身健康管理”。

关注私处健康:绝经后雌激素减少,阴道黏膜变薄、抵抗力下降,易引发萎缩性阴道炎,出现干涩、瘙痒、同房疼痛,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局部雌激素药膏缓解,日常用温水清洗私处,避免过度清洁。

坚持定期检查:每年仍需做1次妇科B超(检查子宫、卵巢)与宫颈筛查(若之前筛查正常,可遵医嘱调整频率);同时,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持适量运动与均衡饮食,延缓身体衰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