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覃灵玲  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29
1142

在医院工作的日子里,我见过太多这样的场景:年迈的父母独自穿梭在医院的各个科室之间,眼神中满是迷茫与无助;或是子女匆匆陪伴父母前来,却因对就医流程不熟悉,在挂号、缴费、检查等环节中手忙脚乱。这时候,我就深切地感受到,陪诊,对于父母这一辈人来说,是多么重要的“就医护航”。

一、陪诊,为何是父母就医的“刚需”

医院环境复杂,父母易迷失。如今的医院规模越来越大,功能分区也越发精细。从门诊大楼到住院部,从检验科到影像科,对于年轻人来说,都可能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去熟悉,更何况是父母呢?有一次,一位大爷来看病,他拿着挂号单在门诊楼层转了好几圈,就是找不到耳鼻喉科诊室,经过我带路指引,等他终于到了耳鼻喉科诊室,已经气喘吁吁、满脸疲惫,又着急焦虑。我问他为什么不让子女陪着来,大爷无奈地说:“孩子们都忙,我不想麻烦他们。”那一刻,我特别心疼这位大爷,也更明白陪诊的意义。如果有子女或者专业陪诊人员的陪伴,大爷就可以轻松地找到诊室,节省时间和精力。

就医流程繁琐,父母难应对。挂号、候诊、就诊、缴费、检查、取药……一系列的就医流程,对于习惯了简单生活的父母来说,就像一道道难以跨越的关卡。很多老年人不知道如何使用网上预约挂号、使用自助挂号机,只能在人工窗口排着长长的队伍。而在候诊的时候,又因为不熟悉叫号系统、眼睛老化、字体小,很容易错过就诊时间。还有缴费环节,医院的缴费方式多样,有现金、刷卡、扫码支付等,父母可能只熟悉现金支付,面对其他方式就会不知所措,只能到窗口排队交现金。这些繁琐的流程,不仅耗费父母的体力,还容易让他们产生焦虑情绪。

病情沟通不畅,影响治疗效果。在与父母沟通病情的时候,我发现很多父母由于听力下降、理解能力变弱、反应迟钝等原因,不能很好地理解医师所说的内容。比如,医师告诉一位阿姨,她的高血压需要长期服药控制,并且要注意饮食清淡。阿姨当时点头表示明白,可过了几天,她的女儿来告诉我,阿姨还是按照以前的饮食习惯,没有控制盐的摄入。如果有子女在旁边陪诊,就可以及时记录医生的嘱咐,向父母解释清楚病情和治疗方案,确保父母能够正确地执行治疗计划。

二、陪诊,如何陪出“智慧”

诊前准备:打有把握之仗。在陪父母就医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提前了解父母的病情,整理好以往的病历、检查报告等资料。这些资料对于医生了解父母的病史、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就像我曾经遇到一位患者,他来就诊的时候什么资料都没带,我问他之前有没有做过检查,他说在其他医院做过,但是不记得结果了。这样一来,医生无法得知前面的检查结果,就需要重新检查,费时费钱。其次,提前预约挂号。现在医院都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话等方式预约挂号,这样可以避免父母在医院长时间排队等待。最后,提前规划好就医路线,了解医院的停车情况或者公共交通路线。如果是去外地的医院就医,还要提前安排好住宿。

就诊过程:贴心陪伴,有效沟通。陪父母就诊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他们的身体和情绪状况。在候诊的时候,让父母找个舒适的位置坐下休息,可以准备一些水和小零食,防止他们因为等待时间过长而感到饥饿或口渴。轮到父母就诊时,要认真倾听医生的询问,帮助父母准确地描述病情。比如,医生问父母最近有没有咳嗽,咳嗽了多久,有没有咳痰等问题,要引导父母详细地回答。同时,也要认真记录医生的诊断结果、治疗方案和用药建议。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时向医生提问。

诊后关怀:持续守护健康。就诊结束后,陪诊的工作并没有结束。要帮助父母取药,并且向他们详细说明药物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可以把这些信息写在一张纸上,贴在药盒上,方便父母查看。还要按照医生的嘱咐,提醒父母按时复查。有些慢性病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指标,调整治疗方案。比如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查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

三、陪诊,不仅仅是陪伴

陪诊,对于父母来说,不仅仅是在医院里的陪伴,更是一种爱的传递,也是对他们健康负责的表现。每一次陪诊,都是一次了解父母身体状况的机会,也是一次增进亲子关系的契机。作为医生,我真心希望每一位父母在就医的时候,都能有子女或者专业陪诊人员的陪伴,让他们的就医之路不再艰难,让他们的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

所以,亲爱的朋友们,如果有时间,就多陪陪父母去医院吧。让我们用贴心的智慧,为父母的健康“护航”。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