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世春  单位: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  发布时间:2025-06-25
265

惊心案例:一杯药酒引发的生死危机

“我爷爷喝了自制药酒半斤,半小时后开始腹痛、呕吐、全身麻木,我们赶紧给他催吐,结果他直接昏迷了……”。这是李女士在急诊室哭诉的真实经历。

近年来,药酒中毒事件频发,轻则送医抢救,重则致命。很多人误以为“药酒=养生”,却忽略了其中的剧毒风险。更可怕的是,90%的人在药酒中毒后的第一反应都是错的,比如催吐、灌牛奶,甚至喂“解毒偏方”,结果反而加速毒素吸收,导致悲剧发生。

那么,药酒中毒后,真正该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个生死攸关的急救真相。

药酒中毒:起病急、危害大

为什么药酒会中毒?药酒通常由中药材和高度白酒浸泡而成,但许多“养生药材”本身就含有剧毒成分,这些毒素进入人体后,会迅速攻击神经系统、心脏和肝肾,中毒者可能在1-2小时内死亡。以下是常见有毒中药(乌头类、马钱子、雪上一枝蒿)的毒性成分、中毒剂量、中毒症状及注意事项的简明表格:乌头类(草乌、附子、川乌):主要毒素:乌头碱,中毒剂量:3-5mg即可致死,中毒症状:口舌麻木、呕吐、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室颤)、休克、呼吸衰竭,注意事项:需久煎(1-2小时)以降低毒性,避免与酒同服,禁用生品。

马钱子主要毒素:士的宁(番木鳖碱),中毒剂量:5-10mg中毒,30mg致死,中毒症状:全身强直性抽搐(角弓反张)、面部苦笑状、呼吸肌痉挛导致窒息、多器官衰竭,注意事项:严格炮制后使用,控制剂量(药典规定马钱子粉日用量0.3-0.6g),避免长期服用。

雪上一枝蒿主要毒素:乌头碱类生物碱,中毒剂量:0.2mg/kg可致死,中毒症状:恶心呕吐、四肢麻木、心律失常(类似乌头类)、血压下降、昏迷。注意事项:毒性极强,民间称“断肠草”,需专业炮制,内服慎用,外敷也需防皮肤吸收中毒。

中毒的典型症状。

早期(30分钟内):口唇麻木、恶心呕吐、头晕心悸。在出现以上症状时,应立即呼叫急救服务,并尽可能提供药酒的配方和服用时间等详细信息。

中期(1-2小时):四肢抽搐、呼吸困难、血压骤升或骤降。

晚期(超过2小时):昏迷、多器官衰竭,甚至猝死。

关键点:药酒中毒进展极快,错误的急救方法会加速毒素吸收,必须争分夺秒正确应对。

药酒中毒后的常见误区

立刻催吐——“吐出来就没事了”

错误逻辑:很多人认为催吐能减少毒素吸收,甚至用手抠喉、灌盐水。致命风险:乌头碱等神经毒素会抑制呕吐反射,强行催吐可能导致窒息。腐蚀性成分(如草乌)会二次灼伤食道,加重内脏损伤。

有一个真实案例,2022年,重庆一名男子喝药酒后呕吐,家人强行催吐,结果他因窒息送ICU,最终因呼吸衰竭死亡。

喝牛奶/蛋清——“蛋白质能解毒”

民间偏方:很多人误以为牛奶、蛋清能“包裹毒素”,减轻伤害。科学真相:仅对部分重金属(如铅、汞)有效,但对生物碱(如乌头碱、马钱子碱)完全无效。

拖延抢救时间:毒素仍在血液中扩散,等到送医时已错过最佳治疗窗口。

自行服用“解毒药”——“甘草片、绿豆汤能解毒”。

常见错误:嚼服甘草片(反而引发高血压);灌绿豆汤(毫无科学依据)。真相:药酒毒素成分复杂,没有通用解药,必须由医院针对性治疗(如血液净化、特效拮抗剂)。

正确急救步骤

记住4个字——“停、叫、留、记”

第一步:停——立即停止饮用。

任何犹豫都可能致命。哪怕只喝了一小口,也要立刻放下酒杯。

避免毒素继续摄入,防止症状快速恶化。

第二步:叫——第一时间拨打120。

急救电话中明确说明“药酒中毒,疑似含XX药材(如草乌、附子)。”

黄金抢救时间:洗胃最好在1小时内,解毒治疗越快越好。

第三步:留——保留剩余药酒或呕吐物。

作用:帮助医生快速检测毒素类型(如乌头碱浓度检测)。

方法:用干净容器密封保存,避免污染。

第四步:记——记录中毒时间和症状。

举例:“10分钟:口唇发麻、呕吐”;“30分钟:心悸、手脚抽搐”。

重要性:帮助医生判断毒素进展,制定精准治疗方案。

4.绝对禁忌

这些事千万别做。不要催吐。(可能窒息或加重内脏损伤)不要灌水或牛奶。(拖延抢救时间)不要等症状加重才就医。(药酒中毒是急症,必须争分夺秒。)

如何预防药酒中毒

避免自制药酒:尤其是含乌头、马钱子等剧毒药材的配方。购买正规产品:认准“国药准字”批号,拒绝三无药酒。警惕“祖传秘方”。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