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璐  单位:中江县人民医院 中医科  发布时间:2025-08-27
411

2025年,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启动的“体重管理年”关键之年。随着《“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深入实施,全国范围内正掀起一场关注体重、管理健康的全民行动。值得关注的是,《方案》中特别强调要“发挥中医药技术支撑作用”,这意味着拥有数千年健康智慧的中医,将在帮助国民实现科学体重管理的道路上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中医眼中的肥胖,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

当节食损伤脾胃、运动难以坚持时,中医提出新思路:“肥为标,脏腑失衡为本”。中医认为,肥胖并非单纯的体重增加,而是人体气血运行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黄帝内经》有云:“肥人多痰多湿”,肥胖者多因脾胃虚弱、痰湿内生,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脂肪堆积。

中医减肥三大“利器”,直击肥胖病机

1. 针刺治疗:刺激穴位,助力减重

针刺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中脘、天枢、足三里等,可健脾祛湿、加速脂肪分解。临床研究表明,针刺可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甘油三酯水平,辅助稳定糖耐量受损者的血糖。

操作建议:每周2-3次针刺治疗,每次30分钟,结合患者体质和肥胖类型选择穴位。例如,脾虚型肥胖可加刺脾俞、胃俞;痰湿型肥胖可加刺丰隆、阴陵泉。

2. 穴位埋线:疏通经络,调节代谢

中医埋线减肥将传统针灸与现代技术相结合,通过特殊针具把可吸收线埋入人体相应穴位,在局部产生持久温和的刺激,从而达到减重目的。埋线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能疏通经络、增强脾胃运化能力、排出体内湿气、平衡气血,调节人体阴阳。

操作建议:每2-3周进行一次,3-6次为一个疗程。多数人埋线1-2次就能初见成效,坚持3-6个月通常可达到明显减肥效果,且不易反弹。注意:孕妇、哺乳期女性、月经期女性、严重心脏病或糖尿病患者、有出血倾向或过敏体质者、皮肤有感染破损者等不适合此方法。

3. 中药调理:辨证施治,标本兼治

中医根据体质配伍中药,如脾虚型肥胖可用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等)健脾祛湿;气滞血瘀型肥胖可用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川芎等)活血化瘀。此外,药膳如黄芪橘皮饮、人参核桃汤等,既可减重又可营养身体。

药膳推荐:

黄芪橘皮饮

材料:黄芪10g,橘皮5g。

做法:将黄芪、橘皮洗净,一起放入炖盅中,加入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30分钟,代茶饮用,温热频服。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人参核桃汤

材料:核桃仁3个,人参3g,生姜5片。

做法:将核桃仁捣碎备用,将人参放入砂锅中,加水煮20分钟后,加入核桃仁、生姜,继续煮20分钟即可。

功效:补脾益肾。

医师提醒:避坑指南

1. 盲目追求速度

中医强调“循序渐进”,每周减重0.5-1公斤为宜。过快减重易导致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

2. 依赖单一手段

体重管理需结合饮食、运动、心理等多方面干预。中医疗法需配合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才能长效维持。

3. 忽视心理因素

压力与情绪性进食是肥胖的重要诱因。中医通过情志疗法,如五行音乐、冥想等,可帮助患者缓解压力,改善情绪。

当您焦虑于体重秤上的数字时,不妨问问身体:舌苔是否从厚白变薄白?排便是否每日通畅?晨起是否神清气爽?这些信号,远比体重值更能说明脏腑的平衡。

2025“体重管理年”,让我们用中医智慧——不饿肚子、不伤元气,找回本该属于你的健康体态。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