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最近一段时间,很多患者都会因发热、咳嗽、气喘而频繁去往医院,使医院就诊的患者数量也不断呈上升趋势。由于各种呼吸道疾病的频繁发生,在儿童与成人之间广泛传播,甚至还会导致混合感染。因此,若是患有呼吸道感染,到底该怎么处理呢?发热到什么程度才能吃退烧药呢?又有哪些护理方法呢?面对诸如此类的疑问,下面将为大家进行详细介绍。
1.什么是发热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的体温应该是在36.5℃-37.5℃左右,一旦高于37.5℃,则被认定是发热。所谓发热,主要是机体针对病原体感染或其他疾病所出现的一种自我防御反应,旨在升高身体温度,以此来杀灭病原体,或激活免疫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将会生成很多炎症因子,而这些炎症因子就是导致发热的主要原因。发热原因包括以下几种,比如药物反应、免疫系统反应以及病原体感染等。
2.发热护理措施有哪些
休息与活动
注意保持室内环境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一般来讲,温度应控制在18-22℃,湿度控制在50%—60%左右。对于发热患者,建议保持卧床休息,以此来减少能量消耗,同时也能缓解肌肉酸痛、头痛,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如果是高热患者,应保持绝对卧床休息,而低热者则可适当减少活动,多注意休息。
饮食指导
建议发热患者多喝水,每日1—2L为宜。日常饮食应当以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可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食物,比如鸡汤、鱼汤等,每日少食多餐,不宜暴饮暴食,这样才能及时补充因高热所消耗的大量水分,同时也能加快体内代谢产物的排出。严重情况下部分患者可能不愿进食,对此,可采用静脉输液或鼻饲等方式,及时为患者补充水分及其他营养物质。
生活指导
口腔护理:在发热期间,唾液分泌会有所减少,患者常常会感到口腔黏膜干燥,再加上抵抗力逐步下降,会为病原体的大量繁殖创造条件,可能出现口腔感染。因此,建议患者在每天晨起、餐后以及临睡前,都要漱口。
皮肤护理:在退热期间,由于大量出汗,患者也要及时更换床单,勤洗衣物,避免受凉,与此同时,也要做好个人卫生,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如果发热症状非常严重,还要协助患者按时更换体位,避免出现其他并发症,如压疮、肺炎等。
心理指导
随着体温的不断升高,可能会出现面色苍白、发冷、发抖等症状,所以,部分患者会感到不同程度的紧张、害怕等心理。在护理过程中,应定期探视患者,经常与患者沟通交流,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给予其更多关心和鼓励。如果持续高热,还需尽量缓解高热给患者造成的身体不适,妥善处理患者的各种需求,并且在退热期间,也要做好卫生清洁,适当补充机体所需营养,最大程度地让患者感到舒适。
特殊指导
持续高热期,必要情况下可采用物理降温方法,比如酒精擦浴、敷冰袋等,以达到降温效果。对于高热儿童,应注意避免出现惊厥,提前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若是使用药物降温,不能服用阿司匹林等,避免出现大汗或脱水。
3.用药注意事项有哪些
对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的病因就是病毒感染。对此,建议患者多休息、多喝水,并采取对症处理。如果身体健康,无需服用抗菌药物,也无需进行抗病毒治疗。若是体温在38.5℃以下,无需服用退热药物,这种情况下可以适当吃一些感冒药,或采用物理降温法;不过,若是体温持续高于38.5℃,则需适当服用退热药物。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一般情况下,不能同时使用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否则容易导致肝肾损伤。
在用药期间,应当合理把控用药间隔时间,不能连续频繁用药。比如,对于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两种普通剂型,需要间隔4—6小时才能用药一次,并且在24小时内,用药次数不能超出4次;对于缓释剂型,则需每隔12小时用药一次。在发热期间,也要注意多喝水,适当补充水分,以免造成脱水。
总结: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发热护理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共同关注健康,远离疾病,享受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