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剖宫产手术通常会在腹部留下一道约10~15厘米的切口。据临床数据显示,剖宫产伤口感染发生率约为3%~15%,而瘢痕增生在产后6~12个月内的发生率高达60%以上。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能让伤口恢复更顺利,也能减少后续的美观困扰。
术后1~2周:筑牢抗感染防线
术后前两周是伤口愈合的关键期,也是感染的高发阶段,此时的护理核心是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同时密切观察愈合状态。
清洁消毒有讲究:术后医生会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一般术后2~3天更换一次。在此期间要避免敷料被尿液、汗液浸湿,若不慎污染需及时请医护人员更换。出院后,当伤口表面结痂且无渗液时,可每天用温水轻轻擦拭伤口周围皮肤,但不要直接冲洗伤口。擦拭后用无菌棉签蘸干水分,再用碘伏从伤口中心向外周螺旋式消毒,范围覆盖伤口周围5厘米区域,每天1~2次即可。
警惕感染信号:感染的典型表现包括伤口周围红肿热痛加剧、有脓性分泌物渗出(颜色呈黄色或黄绿色,伴有恶臭味)、体温持续超过38.5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需立即就医。临床中,及时处理的感染伤口通常1~2周可控制,但若拖延可能引发腹壁脓肿等严重并发症。
术后2周至3个月:瘢痕增生预防黄金期
当伤口基本愈合(一般术后2周左右),就进入了瘢痕增生的关键预防阶段。这个时期瘢痕组织开始活跃增生,表现为伤口处皮肤隆起、发红、质地变硬,部分产妇会有瘙痒感。
科学使用抗瘢痕产品:在伤口完全闭合、无渗液后,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硅酮类制剂(如瘢痕贴、瘢痕膏),这是目前公认有效的抗瘢痕方法。
避免刺激与牵拉:瘢痕增生期禁止抓挠伤口,瘙痒时可轻轻拍打或用冷毛巾湿敷缓解。同时避免剧烈运动、提重物等可能牵拉伤口的动作,因为过度牵拉会刺激瘢痕组织增生。建议术后3个月内避免弯腰搬运重物,咳嗽或大笑时用手轻轻按压伤口部位,减少张力。
长期护理:饮食与生活习惯助力恢复
伤口的长期恢复离不开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这对减少瘢痕增生、促进整体康复至关重要。
饮食调理要跟上:蛋白质是伤口修复的关键营养素,每天应保证摄入瘦肉、鱼类、鸡蛋、豆制品等优质蛋白。维生素C能促进胶原蛋白合成,可多吃橙子、猕猴桃、西红柿等新鲜果蔬。同时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酒精,这些会加重局部充血,刺激瘢痕增生。
防晒与按摩辅助:术后6个月内,瘢痕组织对紫外线敏感,容易色素沉着,外出时需用衣物遮挡或涂抹温和的物理防晒霜。伤口完全软化后(一般术后3个月后),可每天用指腹轻轻按摩瘢痕5~10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帮助瘢痕软化、吸收。
剖宫产伤口护理是一场持久战,从术后初期的抗感染到长期的瘢痕管理,每个阶段都有其重点。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并坚持执行,就能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风险,让瘢痕变得平整、淡化,助力产妇更快恢复健康与自信。如果发现瘢痕出现异常增生(如持续增大、疼痛加剧),建议及时就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