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发车祸、厨房割伤、孩子摔倒出血、高处坠落……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创伤突发事件。很多人面对这些情境时,会不知所措,甚至因为处理不当,延误了最佳抢救时机。其实,急救并不是医生的“专属技能”。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掌握一些基础的创伤急救知识,不仅可以“救命”,还可能在关键时刻为专业医疗赢得宝贵时间。
第一步:判断安全和快速评估
在任何创伤急救中,保护自己永远是第一位。如果现场环境有风险(如火灾、倒塌、交通事故现场等),应先确保自己不受伤,再考虑施救。
快速判断伤者情况:是否清醒?是否有意识?是否呼吸?是否出血?有无明显骨折、变形?现场是否需要立即拨打120?
如果是严重创伤(大出血、高处坠落、车祸撞击、昏迷等),请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进行必要急救处理。
出血处理:按压是最有效的止血方式
直接按压止血:使用干净纱布、毛巾、衣物或手,直接压住出血点,持续按压5至10分钟。若出血点不明确,可覆盖整个伤口加压。
抬高患肢:若条件允许,将出血部位抬高于心脏水平,有助于减缓出血。
加压包扎:按压止血后,用绷带、三角巾或布条进行包扎,固定压力,保持稳定。
慎用止血带:只有在四肢大出血、按压无效且医疗救援时间较长时,才考虑使用止血带,并记录时间(不超过1小时)。否则可能造成肢体坏死。
错误做法:用手“轻拍”出血处;用水反复清洗正在出血的伤口;拿下按压物频繁查看是否已止血。
骨折与扭伤:不随便“扶正”
骨折后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加重损伤、伤及血管神经。识别骨折的常见表现包括:剧痛、局部肿胀、活动受限、畸形、骨摩擦感等。
正确做法:不要试图复位或“掰正”变形部位;使用夹板或硬物固定患处(如书本、木板、筷子等),上下绑紧、减少活动;若无夹板,可用衣服或毛巾将受伤肢体绑在身体上作为临时固定;若伴有开放性伤口,应在不加压伤处的前提下包扎止血;将患者安置在平稳处等待救援,避免随意搬动或扭转。
对于轻度扭伤(如崴脚),建议遵循“RICE原则”:R休息;I冰敷,每次20分钟,间隔使用;C加压,用绷带包裹;E抬高,高于心脏水平。
头部外伤:警惕昏迷与呕吐
头部受到撞击后,即使伤口不大,也可能存在颅内出血的风险。尤其应注意以下高危信号:意识模糊或昏迷;持续头痛、呕吐;一侧瞳孔变大或不等大;肢体无力、抽搐。
处理建议:不要随意搬动患者头部;若伤者清醒,应保持安静平躺,头偏向一侧;若出现出血,应在清洁敷料上轻压止血;昏迷者应置于“侧卧位”,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严禁给伤者喂水或进食;立即拨打120并说明“头部外伤、昏迷”等情况。
创伤合并昏迷或呼吸困难:争分夺秒救命操作
当伤者出现意识不清、无反应、呼吸微弱或停止时,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
确认环境安全;
判断意识:轻拍肩膀,大声呼叫;
呼叫急救:拨打120,呼喊他人协助;
检查呼吸:无呼吸或异常呼吸,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位置在两乳头连线中点;双手叠加,手掌根部用力按压;频率100至120次/分钟;深度约5至6厘米;
人工呼吸(如能操作):30次按压后给予2次人工呼吸,持续循环。
注:若不熟悉人工呼吸,仅做胸外按压也是有效的!
特殊情况处理要点
鼻出血:不要仰头!应坐姿,身体前倾;用手指捏住鼻翼压迫5至10分钟;可用冷毛巾敷前额和颈后;如仍持续出血超过20分钟,应就医。
眼部异物:切勿揉眼;用流动的清水轻轻冲洗,或用水杯冲洗;异物嵌入眼球勿尝试取出,应立即就医。
烧烫伤: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伤处至少15分钟;不要涂牙膏、酱油或其他“偏方”;轻度烧伤可使用消毒纱布覆盖保护;大面积或起泡伤应尽快就医。
创伤急救不再是“医院里的神秘学问”,而是你我他都可以掌握的基本技能。它不需要复杂设备,也不要求专业学历,只需你多一点知识,多一点勇气,就能在关键时刻挽救生命、减少伤害。请记住:正确的第一反应,往往就是决定生与死的分水岭。现在就开始学习和练习这些急救知识吧,为自己、为家人、为身边的人多一份保障,多一份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