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瑶  单位:仪陇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29
510

体检发现胆囊结石,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要不要做手术切掉?”这个问题确实困扰着不少患者。实际上,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结石的大小、症状、患者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并不是所有胆囊结石都需要立即手术。今天我们就来详细聊聊胆囊结石的治疗选择,帮助大家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

胆囊结石有哪些类型和症状

胆囊结石是指胆囊内形成的固体结晶,主要分为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和混合性结石三种类型。其中胆固醇结石最为常见,占所有胆囊结石的80%左右。

胆囊结石的症状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完全没有感觉,只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这种情况称为“无症状胆囊结石”。而有些患者则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主要包括:

胆绞痛:这是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剧烈疼痛,可能放射到右肩或背部,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发作,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

消化不良:表现为腹胀、嗳气、恶心等,容易与胃病混淆。

急性胆囊炎:如果结石堵塞胆囊管,可能引发胆囊炎症,表现为持续剧烈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需要紧急就医。

哪些胆囊结石需要手术治疗

并非所有胆囊结石都需要手术,医生会根据以下情况评估是否需要手术干预:

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如果胆囊结石反复引起胆绞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通常建议手术治疗。因为这类结石未来引发急性胆囊炎、胆管炎或胰腺炎的风险较高。

胆囊结石合并并发症。急性胆囊炎:表现为剧烈腹痛、发热,需要急诊手术或先消炎再择期手术。胆源性胰腺炎:结石掉入胆管引发胰腺炎,这种情况必须手术或内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如果息肉大于1厘米,恶变风险增加,建议手术。

无症状胆囊结石但存在高风险因素。胆囊壁增厚或钙化(瓷化胆囊):恶变风险较高,建议手术。胆囊结石大于3厘米:长期刺激胆囊黏膜,可能增加癌变风险。合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胆囊炎发作时症状可能更严重,并发症风险更高。

胆囊结石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对于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胆囊结石,或者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以下非手术治疗方式:

观察等待。如果胆囊结石没有引起任何症状,医生通常会建议定期复查(每6~12个月做一次B超),观察结石是否变化。大多数无症状胆囊结石患者终身不需要手术。

药物溶石治疗。对于胆固醇结石,可以尝试口服熊去氧胆酸(UDCA)进行溶石治疗。但这种方法只对少数患者有效,且需要长期服药(通常1-2年),停药后结石容易复发,因此临床上应用较少。

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这种方法通过体外冲击波将结石击碎,然后随胆汁排出。但碎石后的结石碎片可能堵塞胆管,引发更严重的问题,目前临床已很少使用。

胆囊切除手术是根治方法

目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是治疗有症状胆囊结石和胆囊炎的首选方法。手术通过腹腔镜完成,创伤小、恢复快,术后1~2天即可出院。

手术适应证。反复发作的胆绞痛或胆囊炎;急性胆囊炎(炎症控制后择期手术);胆囊结石合并胆囊息肉或胆囊壁增厚;胆囊结石引发胆源性胰腺炎。

手术时机选择。急性胆囊炎:通常建议在发病72小时内手术,此时炎症较轻,手术难度较低。

慢性胆囊炎:可以择期手术,选择患者身体状态较好的时候进行。

术后注意事项。术后短期内避免高脂饮食,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大多数患者术后不会出现明显消化不良,但少数人可能对油腻食物更敏感。胆囊切除后,胆汁直接排入肠道,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腹泻,通常几个月后会逐渐适应。

胆囊结石的治疗方案需要个体化,没有“一刀切”的标准答案。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定期观察可能是最佳选择;而对于有症状或并发症的患者,手术切除胆囊通常是根治方法。如果您体检发现胆囊结石,不必过度紧张,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建议及时咨询肝胆外科医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最合适的治疗计划。记住,科学的治疗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如低脂饮食、规律作息)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管理胆囊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