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地敏  单位:安岳县清流镇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7-31
263

慢性支气管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持续3个月以上的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且每年反复发作,严重时会出现喘息、呼吸困难,甚至发展为肺心病。很多患者困扰于“用药好转、停药复发”的循环,其实除了规范治疗,科学的日常护理才是减少发作、改善生活质量的关键。

避开“触发陷阱”,减少急性发作

戒烟与远离二手烟是首要任务。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直接损伤气道黏膜,削弱纤毛摆动功能,导致痰液排出受阻,加重炎症。研究显示,吸烟者患慢性支气管炎的概率是不吸烟者的3~5倍,且戒烟后症状可显著减轻。同时,厨房油烟、雾霾、粉尘等刺激性气体也会诱发气道痉挛,雾霾天气应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佩戴N95口罩;烹饪时打开油烟机,保持厨房通风。

预防呼吸道感染同样重要。感冒、流感等病毒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常见诱因。患者应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受凉;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降低感染风险;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封闭场所,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保持手部卫生。

科学排痰,保持气道通畅

1.有效咳嗽技巧:咳嗽时取坐位或站立位,身体稍前倾,先进行3~5次深呼吸,然后张口用力咳嗽2~3次,将痰液从深部咳出。避免频繁无效咳嗽,以免消耗体力、损伤气道。

2.拍背排痰法:家属可协助患者侧卧或坐位,手指并拢、掌心微屈,由下向上、由外向内轻轻拍打背部,每次拍打5~10分钟,每天2~3次,通过振动帮助痰液松动。拍背时力度要适中,避开脊柱和肾区。

3.湿化气道:干燥的空气会刺激气道黏膜,使痰液变稠。可在室内放置加湿器,将湿度保持在50%~60%,但需每天换水、定期清洁,避免细菌滋生。也可通过饮用温水、吸入温湿气体(如杯装热水熏蒸口鼻)湿润气道,每天饮水量建议达到1500~2000毫升,以稀释痰液。

饮食调理,吃出“呼吸韧性”

1.补充优质蛋白:气道修复需要足够的蛋白质,可多吃瘦肉、鱼类、鸡蛋、豆制品等。其中鱼类富含的欧米伽-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每周吃2~3次深海鱼(如三文鱼、沙丁鱼)对气道健康有益。

2.增加维生素摄入:维生素A能维护呼吸道黏膜完整性,维生素C可增强免疫力,维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

3.清淡少盐,忌刺激性食物:过咸食物会导致黏膜水肿,加重咳嗽;辛辣、油炸食品会刺激气道,诱发痉挛。烹饪时少放油盐,避免食用辣椒、芥末、肥肉等,同时戒烟限酒,减少对气道的双重刺激。

适度运动,锻炼呼吸“肌力”

1.选择温和运动:散步、太极拳、八段锦、腹式呼吸等低强度运动适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散步时速度以不感到气急为宜,每次20~30分钟,每天1~2次;腹式呼吸可每天练习3次,取坐位或卧位,一手放于腹部,吸气时腹部鼓起,呼气时腹部收紧,缓慢将气呼出,每次10~15分钟,能增强膈肌力量,提高肺活量。

2.避开运动禁忌:急性发作期(咳嗽加重、痰量增多、喘息明显)应暂停运动,待症状缓解后再逐步恢复;运动时若出现胸闷、心慌、头晕,应立即停止并休息;避免在寒冷、大风或空气污染严重时户外运动。

规范用药与定期监测

日常护理需配合药物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患者应严格遵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祛痰药(如乙酰半胱氨酸)等,不可自行停药或减药。长期使用吸入剂的患者,要掌握正确的吸入方法,用完后及时漱口,避免口腔真菌感染。

此外,建议家中备一台峰流速仪,定期监测肺功能变化,记录每日咳嗽、咳痰的频率和性质。若出现痰中带血、呼吸困难加重、下肢水肿等症状,可能提示病情进展,需及时就医。

慢性支气管炎的康复是一场“持久战”,日常护理的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病情控制。通过避开诱因、科学排痰、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和规范用药,能有效减少发作次数,让患者远离咳嗽困扰,享受顺畅呼吸。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
2025-06-20
来源:娄底市中心医...
2025-08-01
来源:云浮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