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伤口护理作为每个人都应当掌握的技能,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出现意外,采取正确的方法对伤口进行护理,不但可以降低伤口感染风险,而且可以加速伤口愈合。而针对不同创伤所形成的伤口,通常需要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护理,所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创伤后伤口护理的正确方法吧!
创伤后伤口处理的基本步骤
创伤后伤口处理的基本步骤主要包括三个,即清洁伤口、止血以及消毒包扎,以下将对这三个步骤的操作方法进行介绍:
1.清洁伤口:在创伤后需要使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冲洗,将伤口处的灰尘、异物等清理干净,不可使用酒精、碘酒等直接刺激伤口,而是应当使用碘伏棉签或棉球从伤口中心逐渐向外擦拭消毒。如果伤口位置比较脏,可以使用温和肥皂水对伤口附近的皮肤进行清洗,但应避免肥皂进入伤口。
2.止血:如果伤口少量渗血,可以使用干净纱布或直接轻轻按压伤口5分钟至10分钟,在血止住后可停止按压。但如果出血量比较多,则需要使用干净纱布或毛巾按压伤口并抬高受伤位置,持续按压10分钟至15分钟,中途不可查看伤口是否流血,可能会影响止血效果。
3.消毒包扎:在止住血后,可以使用碘伏对伤口附近进行消毒并使用无菌纱布包扎伤口,避免包扎过紧导致该部位缺血。而如果伤口比较小,则可以使用创可贴封闭伤口,避免伤口感染。
不同伤口的特殊护理方法
1.如果发生烧伤或烫伤,需要使用清水对烫伤或烧伤部位进行冲洗,冲洗时间最好控制在15分钟至30分钟,可以降低烫伤部位皮肤的温度,不可直接使用冰块冰敷。同时,还需要将烫伤部位的衣物去除,如果衣物被粘住,可以使用剪刀将周围的衣物剪下,只保留粘住的部分。最后,需要使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避免摩擦水泡,以预防伤口感染。
2.如果发生动物抓伤或咬伤,则需要立即使用肥皂水或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冲洗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上,并从伤口周围向中心轻轻挤压,以排出可能被污染的血液。在冲洗后,需要使用碘伏或酒精对伤口附近进行消毒,无需包扎。不管动物是否接种疫苗,在被抓伤或咬伤后都应前往医院注射狂犬疫苗,在必要的情况下还需要注射免疫球蛋白。
伤口愈合期的注意事项
在伤口愈合期间,病人需注意以下事项:
1.保持伤口干燥:在伤口愈合期间尽量避免伤口碰水,洗澡时可以使用保鲜膜包裹伤口,若不慎沾水,则需及时清洁、消毒。同时,病人还需每日更换敷料,或是根据伤口渗血或渗液情况更换敷料,保证伤口的清洁与干燥。
2.避免抓挠伤口:在伤口愈合期间可能会出现瘙痒的表现,可以轻轻拍打伤口附近皮肤或涂抹少量医用凡士林来缓解瘙痒,切勿抓挠伤口,以免引发感染或留下疤痕。
3.观察伤口情况:病人在伤口愈合期间还需要对伤口的情况进行观察,若发现伤口出现严重红肿、流脓,且伴有疼痛、发热等表现,则可能是伤口感染,应及时就医。
4.饮食调理:在伤口愈合期间,应当多食用鸡蛋、瘦肉、鱼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柑橘、猕猴桃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以加速组织修复。同时,病人应当少吃辛辣、油腻的食物,以免刺激伤口,影响伤口恢复。
哪些情况需要就医?
1.如果伤口被泥土、粪便、铁锈等物质污染,可能会感染破伤风,需要在受伤后及时就医。
2.如果伤口较深,已深及肌肉或肌腱,或出现血管暴露的情况,也应及时就医。
3.如果受伤后超过8小时没有处理,需前往医院就诊。
4.如果被毒蛇、毒虫咬伤,也需要在受伤后尽早前往医院。
5.如果在受伤后伤口附近出现大面积红肿,且伴有发热、寒战等全身症状,需尽早到医院就医,接受相应治疗。
总之,生活中难免发生意外,我们虽然无法避免受伤,但可以通过学习正确的伤口护理方法,及时对伤口进行合理处置,以降低感染风险,避免伤口情况恶化。正确的护理方法不但可以使伤口快速愈合,而且可以减轻对患者的损伤。但如果伤口情况复杂或在处理过程中发生异常,则建议及时前往医院诊治,并做好伤口恢复期的护理。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