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窦香琴  单位:巨野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29
300

外阴瘙痒是女性常见的健康困扰,可能由阴道炎、外阴皮肤病变或全身性疾病引发。白带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是诊断外阴瘙痒病因的核心手段,通过分析阴道pH值、清洁度、微生物等指标,可精准定位病因。

白带检查

外阴瘙痒的常见诱因包括阴道炎(如细菌性、霉菌性、滴虫性)、外阴皮肤病变(如外阴白斑)及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白带检查通过采集阴道分泌物,检测其物理化学性质及微生物组成,可快速锁定病原体或异常指标,为治疗提供依据。

阴道pH值:正常阴道呈弱酸性(pH3.8-4.5),乳酸杆菌主导的菌群维持此环境以抑制病原菌。若pH>4.5,提示菌群失衡,可能为细菌性阴道炎或滴虫感染。

阴道清洁度:分为Ⅰ-Ⅳ度,Ⅰ-Ⅱ度为正常,Ⅲ-Ⅳ度提示炎症,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病原体。

微生物检测:直接检测滴虫、念珠菌(霉菌)等病原体,阳性结果可确诊对应阴道炎。

线索细胞与胺试验:线索细胞是细菌性阴道炎的标志,胺试验阳性(分泌物加氢氧化钾后产生鱼腥味)进一步支持诊断。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达到15-30个/高倍镜视野提示炎症,可能由感染或非感染因素(如过敏)引起。

白带检查结果解读

1.pH值异常:菌群失衡的信号

pH>4.5:常见于细菌性阴道炎(BV)或滴虫性阴道炎(TV)。BV患者阴道内乳酸杆菌减少,厌氧菌过度繁殖,导致pH升高;TV患者滴虫消耗糖原,产生氨类物质,同样升高pH。

pH≤4.5:若伴随瘙痒,需考虑霉菌性阴道炎(VVC)或外阴白斑。VVC患者阴道pH通常正常,但念珠菌过度生长引发炎症。

2.清洁度异常:炎症的“预警灯”

Ⅲ度:提示轻度炎症,可能为非特异性阴道炎或菌群失调,需结合微生物检测判断。

Ⅳ度:反映重度炎症,常见于BV、TV或混合感染。此时阴道分泌物量多、色黄或灰白,伴异味。

3.微生物阳性:病原体的“直接证据”

滴虫阳性:确诊滴虫性阴道炎,典型表现为黄绿色泡沫状白带,伴剧烈瘙痒及灼痛。

念珠菌阳性:确诊霉菌性阴道炎,白带呈豆腐渣样,外阴红肿,瘙痒夜间加重。

线索细胞阳性+胺试验阳性:确诊细菌性阴道炎,白带稀薄、均匀,有鱼腥味,性交后加重。

4.白细胞增多:炎症的“通用标志”

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阴道存在炎症反应,但需结合其他指标区分病原体。例如,BV患者白细胞可能轻度升高,而TV或VVC患者白细胞计数可能更高。

白带检查的延伸价值

若白带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需考虑以下非感染性病因:

外阴皮肤病变:如外阴白斑(硬化性苔藓),表现为外阴色素减退、皮肤增厚或萎缩,需通过活检确诊。

过敏反应:对卫生巾、避孕套润滑剂或洗涤剂过敏,可引发接触性皮炎,表现为红斑、瘙痒。

全身性疾病: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导致尿糖刺激)、肝病(胆汁淤积症)或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通过代谢紊乱引发外阴瘙痒。

激素波动:围绝经期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黏膜变薄,抵抗力降低,易发生萎缩性阴道炎,伴干涩、瘙痒。

注意事项

1.检查前准备:

避开月经期,最佳时间为月经结束后3-7天。

检查前24小时避免性生活、阴道冲洗或使用栓剂,以免干扰结果。

2.检查结果解读:

若确诊阴道炎,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药物(如甲硝唑治BV/TV,氟康唑治VVC)。

若白带正常,需进一步排查外阴皮肤病变、过敏或全身性疾病。

3.生活管理:

穿棉质内裤,避免紧身裤,保持外阴干燥。

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每日用温水清洗外阴即可。

性伴侣同治(如滴虫性阴道炎需双方用药),防止交叉感染。

4.定期随访:

阴道炎治疗后需复查白带,确保病原体清除。

慢性瘙痒患者(如外阴白斑)需长期管理,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外阴瘙痒虽常见,但病因复杂。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务必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导致病情恶化。科学应对,从一份白带检查报告开始。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