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春维  单位:巧家县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8-29
444

康复训练的时机,往往决定了恢复的速度与效果。在骨科康复过程中,延误训练往往会带来长期的不适,甚至影响功能的全面恢复。尽早开始康复,不仅能最大限度减少关节、肌肉等组织的僵硬和萎缩,还能促进早期愈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然而,康复训练的起始时间并非一成不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精准把握。在这条康复之路上,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案、耐心与细致的执行,才是最有效的恢复策略。

康复训练为何要尽早开始

康复训练时机决定了身体修复速度的快慢以及修复的质量。很多时候骨科疾病或骨科手术之后都会听到一句话,即“多歇歇更好”,意思是要躺在床上好好的休息,把身体整好。但实际上长时间的卧床会导致肌肉萎萎缩、关节僵硬以及血液循环缓慢,不仅不能加速身体的修复,反而使恢复时间延长甚至诱发新的问题发生。康复训练主要是促使身体尽早开始自身的修复机制,促进受伤部位的血液循环,刺激损伤组织的再生。伤后或手术后能够做到合理康复训练,尽早介入就能极大程度提高自身康复的质量,减少后期的功能障碍。这是为了尽快恢复行动能力,也是避免关节肌肉系统的“冻结”,身体找寻到合适的运动节奏和力量。并且早期康复训练是为了应对当前的损伤,也是在帮助身体积累较强的自愈能力,让骨骼关节更好地承受生活中遇到的种种负荷,为以后长久健康打下基础。年老体衰者或者已经有其他慢性病患者会因为长时间的错误康复训练而逐渐丢失身体功能,所以在康复训练方面越早开始介入越好。

早期训练对恢复的具体影响

骨科康复不仅仅是恢复机体活动能力,更重要的是恢复机体运动稳定性和协调性,越早康复训练就能越有效防止关节、肌肉、骨骼的萎缩和变形。我们都知道伤后的机体都有可能产生自然的疼痛或者身体僵硬状态,但是如果没有在合理的时间给予患者强度适宜的运动训练会加重这种反应,而这种在合理时机进行适宜强度的运动可以缓解疼痛、改善身体僵硬,也有利于新组织的生长。关节活动的早期训练可以防止关节粘连的发生,也可以有效提高肌肉力量,使得日后患者的活动更加有力。已有研究证明在早期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患者功能的提升,如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只要术后不久开始对患者进行关节活动训练,其术后恢复速度以及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力量的恢复,相比于单纯卧床休息的患者都明显要快。

什么情况下适合开始康复训练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刚刚受伤就进行康复训练,伤后初期也要注意。特别是急性期的伤情较重,如骨折、撕裂伤、关节脱位等伤势没有完全恢复时,运动易造成二次损伤。因而,康复训练开始时间应基于医生指导与具体伤情来定夺。常见依据包括伤后疼痛控制水平、肿胀消退程度、肌肉与骨骼的基本稳定水平。骨科手术后,由于医生会给出具体康复指导,术后各阶段的康复训练内容有差异。从伤后第1天到一周左右,可能更多的是控制肿胀、止痛、消炎,少做或者不做剧烈运动。伤后恢复期,由浅入深地进行肌肉激活、关节活动等训练,才能真正帮助身体功能恢复。

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早期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的制定与实施并非机械化的单一动作重复,而是一个过程科学、具体环节到位的体能评估、阶段目标设置及个体化训练方案制定的过程。科学合理的早期康复锻炼应该是低量负荷为主,循序渐进地加大训练强度与训练范围,使机体能逐步耐受训练负荷,避免过大运动量导致二次损伤。科学合理地训练,是需要个体化制定训练方案的。康复训练不是千篇一律的,不同的个体由于身体素质不一样,其训练内容、强度、方式也不能一样。个体化方案制定精准,可以提高康复效率,更有效降低训练过程中不良反应的产生概率。早期的训练包含关节活动度恢复训练、肌肉力量恢复训练、肌肉耐力恢复训练等。如关节功能恢复性训练,则有利于恢复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活动,如关节伸屈、旋转等。而肌肉力量恢复训练有利于恢复关节稳定度,避免二次损伤的产生。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