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如何保护我们的眼睛,得了白内障以后怎么办?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什么是白内障?
白内障(Cataract)是一种眼球中晶状体部位由于各种原因发生混浊导致视觉障碍的疾病。晶状体原本是透明的“生物透镜”,负责将光线聚焦到视网膜上,帮助我们看清世界。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称为白内障。
晶状体为什么会变混浊?
晶状体由蛋白质和水分构成,年轻时透明而富有弹性。随着年龄增长,蛋白质可能变性、聚集,形成混浊。此外,以下因素会加速这一过程:
年龄:50岁以上人群高发,80岁以上老人80%存在白内障。
紫外线:长期暴露于阳光下,紫外线损伤晶状体。
代谢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
外伤或炎症:眼外伤、葡萄膜炎等。
药物: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如泼尼松)。
先天因素:部分新生儿因遗传或孕期感染导致先天性白内障。
白内障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视物模糊,眼前雾样感;无痛性视力下降,甚至视物不见;屈光度改变,眼镜度数不断增加;对比敏感度降低(如颜色变黄、褪色,白色物体发暗等);畏光、复视或重影(单眼视物时出现多个影像)。
如何诊断白内障?
视力检查:评估视力受损程度。
裂隙灯显微镜:直接观察晶状体混浊的位置和范围。
白内障的危害有哪些?
白内障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影响正常生活、起居,过马路看不清红绿灯、熟人迎面走过就好像是装作没看见、公交车到跟前才看清是几路车,结果还没来得及上车,公交车已经走了。更有甚者发展到过熟期,直接导致失明,生活不能自理。另外,生活的不便造成心理的负担,变得更加孤独;同时给家庭带来不便,给社会带来负担。
白内障怎么注意日常保健呢?
平时多注意避开强光和紫外线,外出戴遮阳帽;避免机体缺水,多饮水,少量多次;每次用眼时间不要太长,尽量将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饮食上注意多吃富含维生素C、锌、硒等的食物;有糖尿病的注意控制血糖;避免外伤;另外保持心情舒畅。
白内障怎么治疗呢?
目前来说,手术是唯一根治方法。 那什么时候手术合适呢?传统观念认为需等白内障“成熟”再做手术,但现代医学建议:当视力下降影响日常生活(如驾驶、阅读)即可手术,无需拖延。拖延可能导致青光眼、葡萄膜炎等并发症。目前主流手术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其原理是通过2~3mm微小切口,用超声波乳化吸除混浊晶状体,植入人工晶体(IOL)。优势在于手术仅需10分钟左右,无需缝合,视力恢复快。
白内障术后怎么还是看不清楚?
答:白内障术后1~2周为术后恢复期,视力逐渐提高,可能出现轻微视物模糊、雾样感,需要遵医嘱按时使用滴眼液进行抗炎治疗,一般2周后视力逐渐恢复;若术后2周以上视力无明显提高,建议到医院复诊,排除是否患有眼底及其他眼部疾病。
白内障术后出现眼磨、异物感、眼干、眼涩等不适怎么办?
答:白内障术后短期内可能出现眼睛干涩、异物感等症状,可使用人工泪液等药物缓解;药物应用2周仍不缓解,症状较重,建议到医院复诊,根据眼部情况进行干眼综合治疗。
为什么白内障术后出现眼前黑影飘动?
答:眼前黑影飘动又称“飞蚊症”,是由于玻璃体混浊引起的。玻璃体位于白内障后面,术前可能由于白内障遮盖并未发现,手术摘除白内障后,玻璃体混浊即显现出来。轻度玻璃体混浊无需特殊处理,若伴有眼前视物遮挡、视物变形,建议到医院复诊。
做完白内障手术还会复发吗?
答:有些患者在接受白内障手术后一段时间,人工晶体后面的囊膜出现混浊,会出现视物模糊等症状,称为“后发性白内障”,并不是人工晶体出现病变。如果明显影响视力,可行激光后囊膜切开,无需住院,门诊治疗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