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说自己得了“疝气”,不少人觉得这不过是个“小毛病”,忍一忍、拖一拖可能就过去了。然而,在普外科医生的眼中,疝气却并非如此简单,他们总是苦口婆心地劝患者尽早手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什么是疝气?
疝气,简单来说,就是人体内的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它原本应在的位置,通过身体表面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了另一个部位。打个比方,就像轮胎的内胎破了,外胎鼓起了一个包。在人体中,最常见的疝气是腹股沟疝,约占所有疝气的90%以上。此外,还有脐疝、切口疝、股疝等。
腹股沟疝又分为斜疝和直疝。斜疝多见于儿童和青壮年,是由于腹股沟管内环口松弛,腹腔内的脏器(如小肠、大网膜等)通过内环口进入腹股沟管,甚至可以下降到阴囊内。直疝则多见于老年人,是由于腹股沟三角区的腹壁薄弱,脏器直接从该区域突出。
疝气真的是“小毛病”吗?
很多人认为疝气不痛不痒,只是身体表面鼓起一个包,不影响正常生活,所以觉得它是个“小毛病”,不需要特别在意。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的。
虽然疝气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疼痛症状,但突出的包块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比如,在进行体力劳动、长时间站立或行走时,包块可能会增大,并伴有坠胀感,让患者感到不适。疝气还可能引发并发症,其中最危险的就是嵌顿。当腹腔内的脏器进入疝囊后,由于疝环口较小,脏器无法自行回纳到腹腔内,就会被卡住,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如果不及时处理,嵌顿的脏器可能会因为缺血而坏死,引发严重的后果。比如,小肠嵌顿坏死会导致急性腹膜炎,患者会出现剧烈的腹痛、呕吐、发热等症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除了嵌顿,疝气还可能引发肠梗阻、肠粘连等并发症。肠梗阻是指肠道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肠道,导致腹痛、腹胀、呕吐、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肠粘连则是由于疝气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肠道与周围组织粘连在一起,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
为什么医生总劝你尽早手术?
1.避免嵌顿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是治疗疝气的根本方法。通过手术,可以将突出的脏器回纳到腹腔内,并修补腹壁的薄弱点或缺损,防止疝气再次复发。在疝气早期,还没有出现嵌顿等严重并发症时进行手术,手术风险相对较低,患者恢复也更快。而一旦发生嵌顿,就需要紧急手术,此时手术难度增加,风险也更大,患者还可能面临脏器切除等严重后果。
2.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成功后,患者身体表面的包块会消失,不再有坠胀感等不适症状,可以恢复正常的生活和运动能力。对于一些从事体力劳动的患者来说,手术可以让他们重新回到工作岗位,提高生活质量。
3.手术费用相对较低
在疝气早期进行手术,由于手术难度较小,住院时间较短,所以手术费用相对较低。而如果疝气发展到出现嵌顿等严重并发症时再进行手术,不仅手术难度增加,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也会大幅增加。
疝气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1.手术后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一般来说,术后1-2周内应以卧床休息为主,之后可以逐渐增加活动量,但3个月内仍应避免提重物、长时间站立或行走等。
2.术后患者的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鸡蛋、牛奶、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助于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容易产气的食物,如辣椒、洋葱、豆类等。
3.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定期换药,防止伤口感染。如果发现伤口有红肿、疼痛、渗液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4.术后患者应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伤口愈合情况和身体恢复状况,调整治疗方案。
疝气并不是人们想象中的“小毛病”,它可能会给患者的身体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医生劝患者尽早手术,是为了避免疝气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如果你或身边的人患有疝气,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听从医生的建议,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