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新手妈妈而言,孕期是一段充满期待与挑战的旅程。科学的产检能及时发现母婴健康隐患,而细致的孕期护理则是胎儿健康发育的基础。掌握产检重点与护理要点,是每位准妈妈的“必修课”。
一、产检时间轴:关键节点不容错过
孕期产检需遵循“阶段性重点”原则,不同孕周有不同的检查核心:
孕早期(13周末及以前):确认妊娠并排除异常。
停经 6-8 周需做 B 超检查,明确是否为宫内妊娠及胎芽、胎心情况,排除宫外孕、葡萄胎等异常。
孕 11-13+6 周进行 NT 检查(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测量),结合血清学筛查,评估唐氏综合征风险,NT 增厚可能提示染色体异常或心脏畸形。
首次产检需建档,全面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排查基础疾病(如甲减、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
孕中期(14-27 周):监测胎儿发育与结构畸形。
孕 15-20 周进行唐氏综合征筛查(血清学检查),高风险者需进一步做无创 DNA 或羊水穿刺确诊。
孕 20-24 周是大排畸超声的黄金时间,可系统地排查胎儿各器官结构畸形(如无脑儿、脊柱裂、先天性心脏病等)。
孕 25-28 周做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妊娠期糖尿病,若空腹血糖≥5.1mmol/L 或服糖后 1 小时≥10.0mmol/L、2 小时≥8.5mmol/L,即可确诊。
孕晚期(28周及以后):关注胎儿成熟度与分娩准备。
孕 29-32周必做超声检查、血常规、尿常规。32 周后需做胎心监护,评估胎儿宫内储备能力;超声检查重点监测胎儿生长发育、胎位及羊水情况。
孕 37周开始每周产检一次,进行胎心监护,B超评估胎儿体重、胎盘成熟度,确定分娩方式(顺产或剖宫产)的初步方案。
二、孕期护理:分阶段科学养护
孕早期:安胎防畸,缓解不适
营养补充:每日补充叶酸0.4mg(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饮食清淡易消化,缓解孕吐(如晨起吃苏打饼干、少食多餐),避免生食、未煮熟的肉类(防寄生虫感染)。
生活禁忌:避免剧烈运动、性生活,远离烟酒、化学物质(如染发剂、油漆)及辐射环境(如 CT 检查),减少胎儿畸形风险。
不适应对:孕吐严重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维生素 B6;轻微腹痛、少量阴道出血需及时就医,排除先兆流产。
孕中期:均衡营养,适度活动
饮食管理:每日增加蛋白质(如鱼、蛋、奶)和钙的摄入(如牛奶、豆制品),满足胎儿骨骼发育需求;控制体重增长(每周 0.3-0.5kg 为宜),避免过量饮食导致巨大儿。
运动指导:可进行孕妇瑜伽、散步等温和运动(每次 30 分钟,每周 3-5 次),增强盆底肌力量,为顺产做准备,但避免跳跃、弯腰负重等动作。
皮肤护理:随着腹部增大,可涂抹保湿霜预防妊娠纹,选择孕妇专用护肤品(成分简单、无香料、无酒精)。
孕晚期:监测胎动,准备分娩
胎动计数:孕 28 周后每天固定时间数胎动(早中晚各 1 小时),正常每小时 3-5 次,12 小时不少于 10 次,胎动明显减少或剧烈需警惕胎儿缺氧。
分娩准备:孕 37 周后准备待产包(如产妇衣物、婴儿用品、产检资料),熟悉临产征兆(规律宫缩、见红、破水),破水后需立即平卧就医,防止脐带脱垂。
心理调节:新手妈妈易焦虑,可通过学习分娩知识、与家人沟通缓解压力,保证充足睡眠(左侧卧位为佳,减轻子宫对血管的压迫)。
三、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产检次数越多越好”:过度检查(如频繁 B 超)并无必要,按医生建议的时间节点检查即可,避免资源浪费和心理负担。
“孕期不能用药”:部分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需药物控制,擅自停药可能危害母婴健康,用药需严格遵医嘱。
“体重长得越多胎儿越健康”:孕期体重增长过快易引发妊娠糖尿病、巨大儿,增加剖宫产风险,需按孕前 BMI 控制总增重(正常体重者总增重 11.5-16kg)。
“心理健康不重要”:孕期激素变化可能导致情绪波动,严重者出现产前抑郁,需及时向家人、医生倾诉,必要时接受心理干预。
孕期保健的核心是“早发现、早干预”,产检为母婴健康筑起防线,而科学护理则是胎儿发育的“沃土”。新手妈妈不必过度焦虑,只需遵循医生指导,做好每个阶段的“必修课”,就能为宝宝的到来做好充分准备。记住,你的每一份细心与坚持,都是给胎儿最好的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