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则翔  单位:东莞市长安医院 骨科  发布时间:2025-07-29
602

被忽视的“小伤”,“不就是崴个脚吗?休息两天就好。”这是很多人在扭伤后的第一反应。但骨科门诊中,因早期处理不当导致慢性损伤的案例屡见不鲜。25岁的小王因打篮球扭伤膝盖,强忍疼痛继续运动,三个月后竟无法正常下蹲;40岁的李女士下楼梯扭伤脚踝,热敷后肿胀加剧,最终确诊韧带撕裂。这些真实案例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扭伤从来不是小事,它可能是韧带发出的“求救信号”。

一、韧带:人体的“隐形安全带”

1. 韧带的结构与功能

韧带是连接骨骼与骨骼的致密结缔组织,如同汽车的安全带,通过限制关节过度活动维持稳定性。以膝关节为例,前交叉韧带(ACL)可防止胫骨前移,内侧副韧带(MCL)则抵抗膝关节外翻应力。

2. 常见损伤场景

运动损伤:篮球急停变向、足球铲球、滑雪摔倒

日常意外:穿高跟鞋崴脚、下台阶踩空、地面湿滑滑倒

特殊人群:老年人骨质疏松导致韧带附着点撕脱

3. 损伤分级自测

Ⅰ级:轻微疼痛,无肿胀,关节活动正常,恢复周期1-2周。

Ⅱ级:中度疼痛,局部肿胀,关节活动受限,恢复周期3-6周。 

Ⅲ级:剧烈疼痛,迅速肿胀,关节明显不稳,恢复周期3个月以上。

二、扭伤后的“黄金48小时”:错误处理比受伤更危险

1. 常见误区大揭秘

立即热敷:加速血液循环导致肿胀加剧

酒精揉搓:破坏新生血管加重组织损伤

强行活动:造成二次撕裂

过早负重:影响韧带愈合质量

2. 科学处理四步法

RICE原则升级版(PRICE):

P(Protection)保护:使用护具或支具固定关节

R(Rest)休息:停止活动,避免患肢负重

I(Ice)冰敷:每次15-20分钟,每日3-4次(注意用毛巾包裹冰袋)

C(Compression)加压:弹性绷带“8”字包扎,从远端向近端缠绕

E(Elevation)抬高:将患肢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

3. 警惕“假性好转”现象

损伤后2-3天疼痛减轻,但此时韧带仍处于修复关键期。若过早恢复运动,可能导致:韧带松弛,关节稳定性下降;软骨磨损,继发骨关节炎;慢性疼痛,形成瘢痕组织。

三、这些症状必须看医生!

1. 危险信号清单

关节明显畸形(如踝关节内翻);无法承重行走(即使使用拐杖);关节反复“打软腿”或“卡住”;夜间痛醒或静息痛;持续肿胀超过72小时。

2. 影像学检查选择

X光:排除骨折(但无法显示韧带);超声:动态观察韧带连续性;MRI:金标准,可评估韧带撕裂程度及周围软组织损伤。

3. 特殊人群警示

糖尿病患者:神经病变导致疼痛感知迟钝;长期服用激素者:韧带脆性增加;运动员:需评估运动功能恢复标准。

四、治疗与康复:从急救到重返运动

1. 保守治疗方案

Ⅰ-Ⅱ度损伤:支具固定和物理治疗(超声波、电刺激);Ⅲ度损伤:石膏制动4-6周,配合肌肉等长收缩训练。

2. 手术治疗指征

完全断裂的韧带(如ACL全断);关节不稳定影响日常生活;合并其他结构损伤(如半月板撕裂)。

3. 科学康复计划

阶段一(0-2周):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每日3组,每组10次)。

阶段二(2-6周):渐进性抗阻训练(弹力带);本体感觉训练(单腿站立)。

阶段三(6周后):功能性训练(跳跃、变向);运动模式重建(篮球运动员需专项训练)。

五、预防胜于治疗:构建关节“防护网”

1. 运动前准备

动态热身:高抬腿、侧滑步等激活肌肉;肌贴防护:针对易伤部位进行预防性贴扎;装备选择:根据运动类型选择专业鞋具。

2. 日常防护技巧

上下楼梯扶扶手;雨雪天气使用防滑鞋套;避免在疲劳状态下进行高风险动作。

3. 强化肌肉保护

踝关节:提踵练习、字母表训练;膝关节:靠墙静蹲、弓步走;肩关节:弹力带外旋、招财猫动作。

结语:倾听身体的声音

韧带损伤就像汽车的安全带报警,提醒我们及时检修。从今天起,请记住:

扭伤后立即停止活动;遵循PRICE原则处理;48小时内寻求专业评估;康复期严格遵医嘱训练。

扭伤绝非小事!韧带损伤若处理不当,可能引发慢性疼痛、关节不稳,甚至需要手术。记住:扭伤后立即“RICE”,疼痛肿胀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康复期遵医嘱进行功能锻炼。科学应对,才能让韧带早日“复工”,守护关节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