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紫芳  单位: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7-15
475

一、前列腺癌与术后尿失禁现状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尤其是欧美地区,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前列腺癌根治术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帮助众多患者对抗病魔。

然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存在一个较为常见的问题——尿失禁。即使是采用先进的机器人手术,也难以完全避免这一并发症。数据显示,多达30 - 40%的患者在术后短期内会出现尿失禁现象,即便在前列腺癌高发的欧美地区,最出色的泌尿外科医生进行手术后,2年的尿失禁率也可达5 - 10%。尿失禁不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不便,还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探寻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快速康复、减少尿失禁的方法迫在眉睫。

二、盆底肌训练的原理与重要性1.盆底肌的解剖与功能盆底肌位于骨盆底部,像一张“吊床”一样,承托着膀胱、尿道、直肠等脏器,维持着它们的正常位置和功能。它不仅在排尿、排便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还对性功能有着重要影响。当盆底肌收缩时,能增加尿道阻力,控制尿液的排出;放松时,则利于尿液顺利流出。此外,它还能协助排便、分娩等生理活动,对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2.训练对尿失禁的作用机制盆底肌训练主要通过增强盆底肌的力量来改善控尿功能。规律的训练能使盆底肌纤维增粗、肌力增强,就像锻炼其他肌肉一样,让其更有力量。当盆底肌力量增强后,能更好地控制尿道括约肌,增加尿道闭合压,从而有效防止尿液不自主流出。同时,训练还能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改善神经对盆底肌和尿道括约肌的调控,进一步提高控尿能力。长期坚持训练,可使盆底肌的功能逐渐恢复正常,减少尿失禁的发生。

三、盆底肌训练的方法1.凯格尔运动凯格尔运动是盆底肌训练的经典方法。首先要找到正确的肌肉,可在排尿时尝试中断尿流,此时用力的肌肉即为目标。训练时,可选择舒适的姿势,如坐、站或躺。收缩这些肌肉,保持紧张状态5秒钟,然后慢慢放松5秒钟。每次重复此动作10次,一天进行三组。随着训练的推进,可逐渐增加收缩和放松的时间,但要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坚持每天锻炼,至少持续几周到几个月,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2.锻炼时机与频次术后早期(1 - 2周):身体较为虚弱,可在能承受的情况下,每天进行2 - 3组凯格尔运动,每组5 - 8次,以不感到疲劳为宜。

术后中期(2 - 6周):身体逐渐恢复,可增加到每天3 - 4组,每组8 - 10次。

术后后期(6周以后):若恢复良好,可每天进行4 - 5组,每组10 - 15次,并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延长收缩时间。

3.训练注意事项找准肌肉:通过排尿中断法找准盆底肌,避免用腹部、臀部或大腿肌肉发力。

避免过度用力:不要过度使劲,以免造成肌肉疲劳或损伤。

正确呼吸:收缩时呼气,放松时吸气,保持正常呼吸,避免屏息。

不在排尿时练习:虽可用排尿中断法找肌肉,但日常训练应避免在排尿时进行,以防膀胱问题。

循序渐进:随着训练进展逐步增加难度,但不可操之过急。

四、训练的实施与监督1.术前提前干预将盆底肌训练前移至术前是一种有效的康复策略。术前开始训练,能让患者提前熟悉训练方法,增强盆底肌基础力量,为术后恢复打下良好基础。例如,一位58岁的前列腺癌患者,在术前两周开始进行凯格尔运动,每天坚持3组,每组10次。术后,他的尿失禁症状明显轻于未进行术前训练的患者,恢复时间也缩短了近三分之一。这表明术前提前干预能有效提升患者术后的康复效果,减少尿失禁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

2.效果监测与方案调整为了确保训练效果,需要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尿垫试验、国际尿失禁咨询问卷简表(ICI - Q - SF)等。通过尿垫试验可量化患者的漏尿量,ICI - Q - SF则能了解患者的主观感受和生活质量受影响程度。根据评估结果,若患者恢复良好,可适当增加训练强度和难度;若效果不佳,则需分析原因,如是否训练方法不正确、训练频次不足等,然后调整训练方案,如增加辅助训练或改变训练时间安排。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8
来源:佛山复星禅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