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脑卒中的危害
脑卒中作为临床中常见的急性病,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及经济负担高的“五高”特点,是威胁我国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据相关研究统计,我国现有卒中患者高居全球首位,是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脑卒中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卒中预防,势在必行。
二、中医对脑卒中的独特认识
脑卒中,即中医所称的“中风”。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嗜食厚味、烟酒等诱因,进而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痰湿阻络,直冲犯脑,形成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语言謇涩或失语、偏身麻木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并且具有起病急、变化快,如风邪善行数变的特点,好发于中老年的一种常见病。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
三、从中风病辨证分型早期识别脑卒中
中医则通过“四诊”(望、闻、问、切)对中风症状进行辨证分析,《金匮要略》中提出其病位有经络脏腑深浅不同,记载了中脏腑中经络的诊疗框架。中风常见的辨证类型:
(1)风痰阻络证:表现为头晕目眩、肢体麻木、活动障碍等,治疗则宜活血化瘀、化痰通络。饮食以清淡为主,忌肥甘厚味之品。推荐食谱:薏苡仁冬瓜汤、茯苓山药粥等。
(2)风火上扰证:表现为神昏、烦躁易怒、面红目赤等,治疗则宜平肝潜阳,熄风通络。饮食以清热泻火为主,推荐食谱:苦瓜菊花瘦肉汤、绿豆百合粥等。
(3)痰热腑实证: 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等,治疗则宜通腑化痰,活血化瘀。宜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芹菜、白菜、燕麦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推荐食谱:芹菜燕麦粥、蜂蜜柠檬饮等。
(4)痰热内闭证:表现为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喉间痰鸣等,治疗则宜清热化痰,开窍醒神。饮食以清淡为主,推荐食谱:绿豆银耳羹、薄荷菊花茶等。
(5)痰蒙清窍证: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面色晦暗等,治疗则宜化痰开窍,通络醒神。可进食健脾利湿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茯苓等。推荐食谱:山药薏仁粥、茯苓莲子羹等。
(6)元气败脱证: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等。治疗则宜益气固脱,回阳救逆。饮食以温补、益气养血为主,推荐食谱:人参炖鸡汤、当归生姜羊肉汤等。
四、中医如何预防脑卒中?
1.饮食调养
中医倡导“饮食有节”,合理搭配膳食,少食多餐,避免过食高盐、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合理控制体重,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积极控制血压和血糖水平,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
2.起居调养
中医提倡“起居有常”,保持良好的作息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有助于稳定情绪和保护脑部健康。适当泡脚可促进血液循环,对预防中风有一定帮助,可在泡脚水中适当加入红花、当归等中药,以增强泡脚效果,泡脚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
3.运动调养
顺应“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法则,适当运动可使机体阴阳气血平衡,调节脏腑功能,从而降低卒中的发生。建议选择低强度的运动方式,如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散步等,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耗气伤阴。
4.情志调养
“情志过极”可导致气机紊乱,进而影响气血运行,诱发脑卒中。保持情绪平和,避免情绪波动过大。若是出现焦虑或易怒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轻音乐、阅读、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以疏导肝郁之气,避免情绪郁结。
5.防范外邪侵袭
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具有独特优势,中医治未病思想与现代医学的三级预防不谋而合,其思想核心体现在预防为主,未病先防。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可通过按摩、艾灸、刮痧、拔罐等方法疏通经络,行气活血,调节脏腑功能,从而增强抵抗力。如穴位按摩足三里可健脾养胃,艾灸关元可补肾固本。同时可适当饮用养生茶,如菊花、决明子茶饮,可清肝明目、降压降脂。通过适时进行调理,可以改善慢性疾病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