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喜荣  单位:乳山市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10-21
72

在医院里,有一个看似普通却至关重要的地方——静脉药物调配中心(PIVAS)。这里就像一个药品加工厂,负责将医生开具的静脉用药医嘱,转变为可以直接输入患者血管的成品药液。这个过程可不简单,从药液调配到最终进入血管,每一步都经过严格把关。

医嘱接收与审核

1.医嘱的数字化传递

医生在电脑上开好静脉用药医嘱后,这些信息会像快递一样,通过医院的网络系统,瞬间传到PIVAS。医嘱里会详细写着患者的名字、床号、要用的药名、剂量、用什么溶媒(比如生理盐水或葡萄糖)、什么时候用药等关键信息,就像一份药品的说明书。

2.药师审核

PIVAS的药师们会仔细检查每一条医嘱,看看医嘱写得是否规范,比如药名有没有写全,剂量单位是不是统一的。确认处方用药是否与患者病情相符,例如给糖尿病患者开具含葡萄糖的溶媒,就需要特别注意。用专业的药物数据库,查查两种或多种药混在一起会不会出问题,比如头孢类抗生素和含酒精的溶媒混在一起,可能会让患者不舒服。此外,还需审核剂量是否合适,特别是为儿童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用药时,剂量必须精确计算。

摆药与贴签

1.药品的身份确认

审核通过的医嘱会生成一个带有条形码的输液标签,就像药品的“身份证”。药师会根据这个标签从药库里拿药,然后两个人一起核对。检查药品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有效期内、药液有无变色或沉淀。同一患者使用的同一种药品,应为同一批号,以减少因批次不同带来的风险。

2.药品的分类归位

拿完药后,药师会把药按照病区、用药时间(比如早上用的药、晚上用的药)分类放在不同颜色的盒子里。比如,抗生素可能放在蓝色的盒子里,化疗药放在红色的盒子里,这样就不会拿错了。此外,摆药前需确保药品包装完整,西林瓶盖应保持密封状态。若瓶盖破损或密封性失效,可能影响药品质量及无菌操作要求。摆完药后,还需对盒子进行酒精擦拭消毒,再送至洁净区进行调配。

混合调配

1.洁净区的科技保护

PIVAS的调配操作间就像一个“无菌小世界”,其中配备的水平层流洁净台或生物安全柜,能够过滤空气中的灰尘与细菌,以确保环境的高度洁净。操作间的温度和湿度也需要严格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以防药品受潮或变质。

2.药师的全副武装

调配前,药师需穿戴无菌隔离服、一次性帽子、口罩和手套,如同“全副武装”的战士。进入洁净区前,还需使用酒精进行手部消毒,并经过风淋室,以吹除附着在衣物表面的尘埃颗粒。

3.调配的标准化流程

根据药品说明书选择合适的溶媒,例如,青霉素类抗生素需用生理盐水,两性霉素B需用5%的葡萄糖注射液。输液顺序应遵循“先快后慢、先晶后胶(休克时)、先浓后稀、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此外,抽取安瓿瓶内药液时,注射器针尖的斜面应朝上,并紧靠瓶颈处抽取,以减少玻璃碎屑的吸入。溶解粉针剂时,可将适量溶媒注入西林瓶中,轻摇使药物溶解,再将药液抽回注射器,应避免剧烈摇晃,以免导致药物分解。调配化疗药物时,需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并佩戴双层手套,以防药物气雾污染。

成品核对与包装

1.成品的全面检查

调配好的成品输液得经过三级核对,就像三层安检。一级核对由调配药师自行检查,核对输液标签与药名、规格、用量是否相符。二级核对由另一位药师复核,检查输液的外观(有无沉淀、变色)、挤压袋体检查有无渗漏、以及标签信息是否正确。三级核对是用扫描条形码的方式,系统自动比对患者信息和药品信息,确保“人药对应”。

2.包装与运送

核对无误的成品输液会被装入带有病区标记的密闭运送箱中,加锁或贴上封条,然后由专人配送至病区。病区护士在打开锁(或撕开封条)后,仍需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和药品信息,确认无误后方可为患者输液。

总之,静脉用药调配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专业与责任心。从医嘱的精准传递到药品的严格审核,从无菌环境下的精密操作到成品的层层把关,每一步都是为了确保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接受治疗。下次当你看到护士推着输液车走进病房时,不妨想一想,这瓶小小的药液背后,藏着多少人的努力与付出。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