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雪燕  单位: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10
1900

肺部手术对于患者而言,是身体与心理的双重挑战。术后的康复过程至关重要,而巧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式,能为患者的康复之路增添助力。接下来,让我们深入了解如何通过中西医护理,帮助肺部术后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健康。西医护理:术后基础保障生命体征监测:肺部手术后,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是首要任务。医护人员会持续关注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等。体温的变化可能提示伤口有无感染;血压和心率能反映患者的循环状况;呼吸频率及深度则直接关乎肺部功能的恢复。通过精准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可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为患者的康复保驾护航。伤口护理:保持手术伤口的清洁与干燥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医护人员会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仔细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同时,指导患者正确咳嗽和翻身,避免因动作不当拉扯伤口,影响愈合。若伤口出现疼痛加剧或异常分泌物,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呼吸道管理:肺部手术后,呼吸道通畅至关重要。鼓励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有助于排出呼吸道分泌物,预防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医护人员可能会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稀释痰液,使其更易咳出。中医护理:整体调理促进康复中药调理:根据患者的术后体质和症状,中医会开具个性化的中药方剂。例如,对于术后气血亏虚的患者,会使用一些具有益气养血功效的中药,如八珍汤等,帮助身体恢复元气。而对于伴有咳嗽、咳痰等肺部症状的患者,可能会选用润肺止咳、化痰平喘的中药,如百合固金汤等,缓解肺部不适,促进肺部功能的修复。穴位按摩:穴位按摩是中医护理的特色之一。通过按摩特定穴位,可调节身体机能,促进康复。例如,按摩合谷穴、内关穴等,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对于肺部相关穴位,如肺俞穴、膻中穴等进行按摩,可起到宣肺理气、止咳平喘的作用,改善肺部功能,促进痰液排出。情志护理:中医强调情志与脏腑功能的密切关系。肺部术后患者往往会因身体不适和对康复的担忧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医护理人员会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和疏导。三、饮食护理:营养均衡助力恢复术后初期饮食:在肺部手术后的初期,患者的胃肠功能尚未完全恢复,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可选择米汤、藕粉、稀粥等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量多餐,减轻胃肠负担。同时,适当补充蛋白质,如鸡蛋羹、豆腐等,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康复期饮食:随着身体的逐渐恢复,饮食可逐渐丰富多样。增加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类、牛奶、豆类等,有助于伤口愈合和身体组织的修复。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增强机体免疫力。此外,还可适当食用一些具有润肺功效的食物,如百合、银耳、雪梨等,对肺部康复有益。饮食禁忌:在肺部术后康复期间,也有一些饮食禁忌需要注意。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胃肠负担,刺激呼吸道,不利于病情恢复。同时,要戒烟戒酒,减少对肺部的刺激。康复训练:循序渐进增强体质早期床上活动:肺部手术后,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尽早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四肢屈伸等简单动作,可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也有助于胃肠蠕动的恢复。呼吸功能训练:呼吸功能训练对于肺部术后患者尤为重要。包括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训练方法。缩唇呼吸是通过缩唇缓慢呼气,增加呼气阻力,延长呼气时间,防止小气道过早塌陷,改善通气功能。腹式呼吸则是通过膈肌的运动,增加肺通气量,提高呼吸效率。患者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每天进行定时定量的呼吸功能训练。逐渐增加活动量:随着身体的康复,患者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从床边坐立、站立,到室内行走,再到室外散步等。活动量应根据自身耐受情况逐渐增加,避免过度劳累。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心肺功能,促进身体的全面康复。肺部手术后的康复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中西医护理相互结合、相辅相成。西医护理为术后康复提供了基础保障,中医护理从整体出发,进行调理和干预,饮食护理提供营养支持,康复训练增强体质。患者和家属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指导,综合运用这些护理方法,以促进肺部术后的顺利康复,早日恢复健康。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