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意  单位:诸暨市第四人民医院  发布时间:2025-06-10
1338

血液透析是尿毒症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治疗方式,而“瘘管”——即动静脉内瘘,是透析治疗的“生命通道”。它是通过手术将患者手臂的动脉和静脉直接连接,使静脉血管壁增厚、血流量增大,便于透析时快速引出血液和回输。

一、瘘管管护的重要性

瘘管一旦感染,不仅会导致红肿、疼痛,严重时可能引发全身感染(如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日常护理瘘管是透析患者的“必修课”。

二、瘘管感染的原因与高危表现

感染常见诱因

皮肤屏障破损:抓挠、摩擦或外力撞击瘘管区域。

无菌操作不当:透析后按压止血方式错误,或护理时未严格消毒。

血液残留:透析后穿刺点渗血或皮下血肿未及时处理。

全身免疫力下降:糖尿病、营养不良等慢性疾病会增加感染风险。

感染四大信号

瘘管周围皮肤发红、肿胀,触碰时疼痛明显;局部皮温升高,可能伴有发热(超过38℃);穿刺部位有脓性分泌物或异味;透析时血流量不足,或瘘管震颤、杂音减弱。

三、居家护理的5个关键细节

细节1:保持瘘管区域“洁净”

瘘管区域的皮肤必须时刻保持清洁干燥。

每日清洁:用温和的中性肥皂和温水清洗瘘管侧手臂,避免使用刺激性消毒剂(如酒精)。清洗后用干净毛巾轻拍干燥。

洗澡注意:术后1个月内避免盆浴,防止切口沾水;淋浴时可用防水敷料覆盖穿刺点。

避免污染:透析当天避免瘘管针眼沾水,如有渗血及时止血并消毒处理,防止医源性感染。

细节2:日常监测与早期识别

患者需养成每日自查瘘管的习惯。

看:仔细观察皮肤有无红肿、破溃、渗液或异常分泌物。

摸:用手指轻触瘘管,感受是否有持续的震颤(类似“猫喘气”的震动感),听:将内瘘口靠近耳朵,听有无杂音(类似吹风声),若震颤消失或杂音异常,需立即联系医生。

记录温度:用手指背轻触瘘管周围皮肤,若某侧明显发烫,则可能是炎症信号。

细节3:透析后“四步”按压止血法

透析结束后,穿刺点的正确按压是预防感染和出血的核心。

压迫位置:压迫穿刺点上方0.5-1厘米处,而非直接按压针眼,避免血管壁受压变形。

按压力度:以不渗血且能摸到轻微震颤为宜,过重易形成血肿,过轻则易出血。

按压时长:通常需按压15-20分钟,凝血功能差者可适当延长至30分钟。

辅料更换:弹力绷带或纱布覆盖24小时后拆除,保持穿刺点清洁。

注意:若按压后出现持续渗血,立即用无菌纱布按压并抬高手臂,紧急就医。

细节4:饮食与营养支持

瘘管健康与全身状态密切相关,科学饮食是基础保障。

控制水分和盐分:每日盐摄入量≤3克,水分≤前一天尿量+500毫升,避免水肿加重瘘管负担。

补充优质蛋白:鸡蛋、鱼、瘦肉等富含必需氨基酸,促进血管修复;透析当天可适当增加蛋白摄入量。

维生素与矿物质:维生素C和锌有助于伤口愈合,深色蔬菜(如西兰花、菠菜)和坚果是优质来源。

控糖防感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直接影响感染风险,需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应维持在7mmol/L以下。

细节5:居家锻炼与并发症预防

适当的运动能增强瘘管血流,但需避开禁忌动作。

推荐动作:

握拳练习:缓慢握拳5秒后松开,每日3组,每组20次,促进血液循环。

抬臂运动:双手交替向上伸展,动作轻柔,避免过度拉伸瘘管侧手臂。

禁忌动作:提重物(≥5公斤)导致静脉压升高;在瘘管侧手臂佩戴过紧首饰或手表;长时间屈肘压迫血管。

警惕并发症:若出现手指麻木、发紫(供血不足)或手臂持续疼痛,需尽快就医排查窃血综合征或血栓形成。

四、何时需紧急就医?

瘘管处突发剧烈疼痛、皮肤发紫或触不到震颤;体温>38℃且持续不退,伴畏寒、寒战;穿刺点渗出脓性分泌物或异味明显;手臂突发严重肿胀、皮肤瘀斑或溃疡久不愈合。

牢记:延迟就医可能导致瘘管堵塞或感染扩散,危及生命!拨打急救电话或联系透析中心刻不容缓。

五、结语

透析患者的瘘管是“生命线”,需像珍惜眼睛一样呵护它。每日花10分钟观察、清洁、按压,看似简单,却是预防感染的“护身符”。请与家属共同学习护理要点,定期复诊时向医生反馈异常情况。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