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玉仪  单位: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妇科  发布时间:2025-06-03
422

宫颈癌作为目前医学界唯一能确定致病因素的恶性肿瘤,其发病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长期感染密切相关。然而,接种HPV疫苗是否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完成疫苗接种后,是否仍需进行常规宫颈癌筛查?接种HPV疫苗后是否需要筛查

尽管HPV疫苗注射作为疾病预防的首要措施至关重要,但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这一环节依然不可省略。无论是选择二价、四价还是九价疫苗,接种后都必须保持规律的筛查习惯。原因在于现有疫苗无法覆盖所有高危型HPV亚型,同时医学界尚未完全鉴定出所有可能致病的HPV类型,导致部分病毒株缺乏对应的预防性疫苗。

HPV疫苗能否完全杜绝宫颈癌风险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常见病原体,流行病学数据显示超过半数人群在其一生中会感染该病毒。但需要明确的是,虽然感染率较高,实际发展为宫颈癌的概率不足5%。医学研究证实,约95%的宫颈癌病例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存在直接关联。

HPV病毒种类繁多,目前已鉴定出200余种亚型,根据致癌风险可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两大类。其中14种高危亚型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HPV16、HPV18型长期感染,约占宫颈癌病例总数的七成。

我国现有的宫颈癌疫苗中,二价疫苗针对16、18型高危HPV,四价疫苗增加对6、11型的防控,九价疫苗虽然覆盖范围更广,但仍未包含所有高危型别。这意味着即便感染概率较低,仍存在罹患宫颈癌的潜在风险。不是所有的HPV感染均能够经过疫苗注射有效预防,其中部分人群在接种HPV疫苗前已经感染,即使患者接种HPV后仍然需要进行宫颈癌定时筛查,以实现宫颈癌的二次预防。

现阶段主要的预防措施为三级预防,一般为进行HPV疫苗接种,并实现宫颈癌有效筛查,尽早发现及进行宫颈癌前病变防控。

宫颈癌筛查频率多久一次

建议女性在开始性生活后即可进行宫颈癌筛查,部分医学指南推荐21岁为筛查起始年龄。理想的筛查方案应包含HPV病毒检测配合液基细胞学检查,持续至65岁为宜。各医疗机构对筛查间隔存在差异,可选择每三年或每年进行。年度筛查有助于提升检出准确率,减少漏诊情况的发生。

筛查异常是否为患有宫颈癌

从HPV感染发展到宫颈癌通常呈现渐进性特征,这一演变过程往往持续数年之久,为人体免疫系统留出充分的应对时间。研究表明,在正常免疫状态下,约50%至90%的HPV感染可在数月至两年内被人体自然代谢,不会引发更严重的病变。然而,若连续两次年度检测均发现相同高危型HPV阳性,则被定义为持续性感染,此时必须提高警惕并立即就医进行深度检查。

筛查流程包含哪些具体环节

细胞学检查:作为宫颈癌筛查的首要环节,主要采用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联合HPV分型检测,这两项基础检查可为宫颈病变提供初步诊断依据。

阴道镜检查:当细胞学检测结果出现异常指标时,需进一步实施阴道镜放大检查,通过光学放大技术观察宫颈可疑区域是否存在病理性改变。

活检:使用专用器械在宫颈移行带区域获取活体组织样本,经病理切片分析后确认是否存在恶性细胞变异,该检查被视为宫颈癌确诊的“金标准”。

这3类人尤其要注意

25岁以下人群:建议有性生活的女性定期接受TCT与HPV联合检测。

30-64岁人群:HPV单项检测阴性者,建议每3~5年复查一次,若选择HPV与细胞学双重检测且结果均正常,筛查间隔可延长至5年。

65岁以上人群:若十年内规律检查且结果持续阴性,连续3次细胞学阴性或2次联合检测阴性,且无癌前病变或恶性肿瘤病史,可考虑停止筛查。

小结

综上所述,从HPV病毒发展到宫颈病变需要较长的过程,定期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至关重要,需严格遵循专业医师建议,同时兼顾疫苗接种与定期筛查。日常生活中应当维持平稳心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度进行体育活动,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发病风险。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