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99生活中难免遇到磕磕碰碰,切菜时被刀划伤手指、运动时摔倒擦破膝盖、孩子玩耍时撞到额头……这些看似微小的创伤,若止血不当,可能因失血过多酿成危险。事实上,创伤出血的致命性往往不在于伤口大小,而在于止血是否及时正确。更关键的是,不同部位的出血,止血方法和按压时长差异很大,盲目处理可能适得其反。今天就来聊聊,面对不同部位的创伤出血,到底该怎么处理。
先搞懂:出血类型不同,危险程度天差地别在讲具体方法前,先学会判断出血类型,这是选对止血方式的第一步。
毛细血管出血最常见,比如擦伤、轻微割伤,血液呈淡红色,像水珠一样慢慢渗出,危险性最低。静脉出血时,血液是暗红色,会持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比如手臂被玻璃划开较深的口子。动脉出血最危险,血液呈鲜红色,会随着心跳 “喷射” 出来,比如砍伤导致肱动脉破裂,短时间内就可能流失大量血液,危及生命。
不管哪种出血,止血的核心都是 “阻断血流”,但不同部位的血管藏得深浅、粗细不同,按压的位置、力度和时间也得跟着变。
手指、手掌出血:捏住两侧更有效,5-10 分钟别松手手指和手掌是日常受伤的 “重灾区”,比如切菜切到指尖、搬东西被划伤手掌。这些部位毛细血管丰富,但主要供血的小动脉藏在手指两侧和手掌骨头附近。
若只是指尖或指腹的毛细血管出血,用干净的纱布(没有的话用干净纸巾、棉布代替)直接按住伤口,力度以刚好不出血为宜,保持按压 5-10 分钟。注意:别频繁抬手查看伤口,每次移开都会破坏正在形成的血凝块,反而延长止血时间。
头皮出血:别慌!按压 10-15 分钟能止住头皮上血管多且密,哪怕是被撞出一个小口子,也可能流很多血,看着吓人,但其实很少会造成大出血休克。
处理时,先让伤者坐下或躺下,头稍微低下(避免血液流进眼睛或嘴巴)。用干净毛巾折叠成厚块,紧紧压在伤口上,然后双手重叠,用力按住毛巾,保持 10-15 分钟。很多人看到血渗出来就赶紧换毛巾,其实完全没必要,血液浸透毛巾后,会形成一层 “保护膜”,反而有助于凝血,只要在上面再加一块干净毛巾继续按压就行。
四肢大出血:动脉出血要 “指压”,止血带别乱扎手臂动脉出血(比如前臂被割伤,血呈鲜红色喷射),止血点在肘窝内侧 —— 弯曲手肘,能摸到一个跳动的地方,那是肱动脉。用拇指用力按住这个点,把动脉压向下面的骨头,同时用另一只手加压包扎伤口,按压时间至少 15 分钟,期间不要松手,直到专业医护人员到来。
小腿动脉出血(比如被玻璃划伤胫骨附近),止血点在膝盖下方、小腿骨内侧,能摸到跳动的地方(胫前动脉),用拇指或食指用力按压,同时包扎伤口,按压 15-20 分钟。
如果是大腿根部的股动脉出血(最危险的四肢出血,常见于车祸或严重外伤),出血速度极快,这时可以用 “双手拇指重叠” 的方式,用力按压腹股沟中点(大腿根内侧,能摸到强烈跳动的地方),把股动脉压向骨盆骨头,力度要大,几乎要用全身力气,同时让伤者平躺,抬高伤肢,按压期间不能放松,直到救护车到来。
总结:按压时间看 “出血类型”,这些误区要避开最后再划重点:普通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按压 5-10 分钟;动脉出血或伤口较深,按压 10-15 分钟;凝血功能差的人(比如长期吃抗凝药、血友病患者),可能需要按压 20 分钟以上。
还要避开这些误区:别在伤口上撒云南白药、烟灰等 “偏方”,可能引起感染;别用酒精、碘伏直接冲洗正在出血的伤口,刺激性太强会加重疼痛,还可能影响凝血;出血时别让伤者乱动,保持安静能减少耗氧和出血速度。
记住,创伤止血的核心是 “快速判断、选对方法、按够时间”。遇到出血别慌,正确处理能为抢救争取宝贵时间,挽救生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