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7介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许多疾病患者在接受这种手术后,可以迅速恢复日常生活,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实现“一劳永逸”。然而,这种看似简单便捷的治疗方式并不意味着患者可以完全放松警惕。事实上,介入手术后的护理和注意事项对于手术效果的巩固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严格遵循医生的指示
在介入手术后,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一系列药物,如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他汀类药物、ACEI和ARB类等。这些药物的作用是防止血栓形成,稳定动脉斑块,改善心肌重构,保护心功能。然而,药物的使用不仅需要按时按量,还需要严格遵循医生的指示。擅自增减剂量或者停药可能会导致治疗效果的降低,甚至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每种药物都有其特定的副作用,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例如,抗凝剂可能会增加出血(如牙龈出血、皮下瘀斑、排黑便等)的风险,他汀类药物易出现疲乏、肌无力和肌肉酸痛,ACEI/ARB类易引起干咳、皮疹、味觉改变、高血钾等。患者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如出现异常,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药物方案,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术后恢复期间,患者的身体需要充足的营养来修复组织,增强免疫力。合理的饮食应包括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素,避免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以防止肥胖和其他健康问题。此外,烟草和酒精对身体有多重不良影响。
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是一种机械性地处理冠状动脉血管狭窄、闭塞最有效的手段,它是将金属支架永久性地置放于冠状动脉病变处,使冠状动脉血流恢复正常。
有些支架植入术后的患者经常由于担心支架移位或者脱落,不敢运动。其实支架植入数月后,就会被血管内皮包裹,成为血管的一部分,所以说支架一旦植入成功,任何活动几乎都不可能让它掉落或者移位。这些患者合理运动是可行的,不能提“运动”而色变,因为心肌也类似于人体的其他肌肉,可以通过适度运动来增加其耐力,使其变得更加“强壮有力”,来更好地保障我们的健康。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可以有效减少冠心病诱因,如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等,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力,促进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增加心肌排血量,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然而,运动的类型和强度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早期阶段,过度的活动可能会对手术部位造成压力,影响恢复;而在后期,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恢复体力和功能。
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或健身车、游泳等这类低至中等强度、以耐力性为主的有氧运动对支架术后患者较为合适。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回春功等传统中医养生操,也是很有益处的。一般来说,支架术后患者进行低至中等强度的运动即可达到锻炼效果。每次约30~40 min,每周运动3~5次即可达到锻炼效果。
密切关注身体变化
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水平,遵循医生的建议,调整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保持慢性疾病的良好控制。
手术和康复过程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小的心理压力,甚至引发抑郁、焦虑等情绪问题。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于身体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患者应积极与家人朋友沟通,寻求心理支持,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术后的全面康复。
许多介入手术需要长期随访,以监测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术后效果。例如,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后的患者需要长期监测血脂、血压等指标,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再次发生。通过长期随访,医生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进行干预,保障患者的长期健康。
术后康复不仅仅是短期的恢复,更涉及长期的健康管理。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定期进行体检,预防疾病的复发。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还可以参与相关的康复训练,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功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