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伍爱敏  单位:罗定市罗镜镇中心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9-17
350

当老人遭遇骨折,不仅是身体上的伤痛,更是一场漫长的康复挑战。老年人因生理机能衰退、基础疾病较多等因素,康复过程极具挑战性。但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积极应对,就能有效缩短恢复周期,降低不良后果,以下是一些助力老年骨折患者加速康复的重要建议。

科学饮食是基石

老年人骨折后处于高代谢状态,营养不足会延缓骨痂形成、增加感染风险,营养不良也是老年骨折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蛋白质能修复组织、预防肌肉萎缩,可从鸡蛋、牛奶、鱼、瘦肉、豆制品中获取;钙是骨基质主要成分,奶制品、虾皮、芝麻、豆腐是优质来源;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鱼肝油、蛋黄及每天15分钟日晒可补充;维生素C促进胶原合成,橙子、猕猴桃、西兰花含量丰富;高能量密度饮食能防止体重下降,可选择坚果、全脂奶、营养补剂等,这些都对伤口愈合有帮助。家属可以根据老人的口味喜好,精心搭配一日三餐及加餐点心,确保营养均衡全面且易于消化吸收。同时,避免过量食用高糖、高盐食物,前者会抑制骨形成,后者易导致钙流失。对于进食困难的老人,可将食材打成糊状或通过鼻饲管补充营养制剂,确保能量和营养素的均衡供给。

规范用药遵医嘱

医生开具的药物通常包括止痛药、消炎药以及促进骨骼生长的药物等。骨折患者要严格按照医嘱服药,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停药。止痛药能有效缓解疼痛,让老人敢于进行适度的功能锻炼;消炎药可预防感染,尤其是在手术切口处或开放性伤口周围。有些药物可能存在副作用,如某些抗凝药会增加出血风险,这就需要密切观察有无异常出血迹象,并及时向医生反馈。定期复诊时,也要告知医生用药后的身体反应,以便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早期适度康复训练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开始康复训练。

早期阶段以增强肌肉力量为主。例如,踝泵运动(用力勾脚再伸直,每组20次)可预防下肢血栓;股四头肌收缩(绷紧大腿肌肉5秒后放松,重复30次)能防止肌肉萎缩。训练时以不引起剧烈疼痛为原则,每次10-15分钟,每日3-4次。

中期阶段侧重关节活动度训练。髋部骨折患者可借助助行器进行站立练习,从每次5分钟逐渐增加到30分钟;腕部骨折患者可通过握力球、拧毛巾等动作恢复手部灵活性。训练强度应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疲劳导致骨折移位。

后期阶段注重平衡与协调能力培养。老年人骨折后易因害怕再次跌倒而不敢活动,反而增加跌倒风险。可通过单腿站立(扶墙保护)、足跟走、足尖走等动作改善平衡功能,每次训练10分钟,每日2次,逐步提高肢体控制能力。

康复训练过程中,家属也可以在一旁协助鼓励老人完成这些训练动作,但要注意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二次损伤。

心理关怀不可缺

老年骨折多为突发意外,患者常伴随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些心理因素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骨骼愈合。

多与老人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康复过程,帮助其建立信心。可以一起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或者分享一些有趣的故事、新闻来转移注意力。鼓励老人参与家庭决策小事,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依然被重视、有价值。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同时,营造安全舒适的康复环境也能缓解心理压力。

重点预防并发症

长期卧床的老人面临多种并发症风险,其中褥疮最为常见。要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定时为老人翻身拍背,一般每两小时一次,按摩受压部位以促进血液循环。肺部感染也需警惕,鼓励老人深呼吸、咳嗽咳痰,必要时可采用雾化吸入治疗稀释痰液便于排出。泌尿系统感染可通过多喝水、保持会阴部清洁来预防。另外,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不容忽视,可通过穿着弹力袜、进行踝泵运动(即脚尖上下勾动)等方式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总结

康复是一场“持久战”,从饮食调理到规范用药,从早期康复训练到心理支持,再到并发症预防,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只要全方位科学施策、耐心坚持,就能最大限度降低骨折对老年生活的影响,帮助他们重新找回健康与活力。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8-06
来源:山东省康复医...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6-27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