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多学科诊疗(MDT)?
MDT即多学科联合会诊,指各个学科的专家共同配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等一系列诊疗方式。由内科学、外科学、放射医学、影像诊断学、病理学、营养学等多名相关专家综合评估患者的病情,并制定出精确、科学的治疗方案。通过多方合作,不仅能提高诊疗效率和治疗效果,还能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动态调整,让患者获得更全面、系统和持续的医疗照护与人文关怀。
肿瘤为什么不能“一刀切”地治疗?
肿瘤类型复杂,不同癌种治疗策略迥异。各类肿瘤彼此之间千差万别,包括发病位置、发展速度、扩散方式、组织类型以及对治疗的反应强度等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如肺癌和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完全不同,即使是同一种癌症,在不同的分期、分型、分子特征及患者个体体质差异下,其治疗策略也会截然不同,可能涉及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多种组合。因此,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或方法来应对所有肿瘤疾病,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对号入座”,实施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策略,以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每位患者体质不同,治疗方案需个体化制定。每个患者年龄、体质、生活习惯、适应治疗的能力都不一样。年轻体壮者能忍受强刺激性放射治疗及化疗,而年老或合并心脏病及呼吸系统疾病者可能需要缓慢处理。即使面临同样的疾病,也应根据每个人的特殊需求进行处理,才能在确保疗效的同时减少副作用。
单一治疗方式难以应对肿瘤发展与变化。肿瘤的特征是易扩散转移、易复发、易耐药,变化也比较复杂,单一的治疗方法往往只是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而很难解决所有问题。例如,手术切除不能彻底清除所有的小病变,化疗可能导致耐药。所以应根据疾病的进展及时调整策略,融合不同疗法以提高治疗效益。
MDT在肿瘤治疗中的优势有哪些?
兼顾全面诊断与精准治疗,提高治愈率。MDT让多个科室的医生共同分析患者的病情,这有助于更加准确判断肿瘤类型和级别、给患者制定更加适合病人体质的个体化治疗手段。例如,在手术之前是否需要配合放疗、化疗,是否适于使用特定的靶向药物等问题也需经过团队讨论后才能决定,这样既全面又精准,能显著提高治疗成功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多专业联动,降低误诊漏诊风险。由于专业局限性,一个医生会漏掉一些关键病情细节,但通过MDT模式,放射科、病理科以及内外科等多个专业领域的专家可以共同讨论、分析患者病情,各抒己见,充分沟通交流,从而将问题考虑得更周全、讨论得更清楚,以避免因错误和过失造成误诊。
关注生理与心理,提升患者生存质量。肿瘤病人不仅需要切除病灶,更要保持健康生存状态。MDT小组中,除了主治医生,还有营养师、心理师、康复医师等其他非医生成员,他们协助患者进行营养搭配、缓解焦虑、增强体质,以帮助其更从容坦然地面对癌症治疗,并缓解疼痛,提高生存质量。这同时对治疗的进展和持续康复有积极影响。
未来肿瘤MDT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引入人工智能,助力临床决策更科学。随着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AI)正逐步融入MDT中。人工智能利用大数据、影像识别和辅助诊断软件可帮助医生更迅速地了解肿瘤特点、评估病情、提供治疗建议等,同时建立的临床病例数据库也提供了其他有价值的建议,使治疗更加精准、科学,为患者带来更有保障的诊疗体验。
远程MDT会诊拓展服务边界,缩小医疗差距。通过网络和远程医学技术,患者无论在基层医院还是偏远地区,均可通过远程MDT系统接受专家的联合会诊,消除地区分布限制,使更多患者获得规范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以达到“大医院的名医不局限在大城市”的目标。
推进“全程管理”,贯穿诊断、治疗与康复。未来的MDT将不仅包括在初次诊断及治疗计划制定时的MDT,还包括整个肿瘤患者全程MDT式服务,从病理的确定到治疗方案的确定、手术的实施、术后的康复建议、随访、疗效评价,MDT小组会全程参与并跟进管理,从而使患者在每个环节都能得到系统、严谨的指导和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