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那些紧急血液透析、内瘘成熟前过渡期、血管资源耗竭、预期生命有限的患者而言,中心静脉导管(CVC)就是他们的“生命线”。本篇文章将带领您了解中心静脉维护的各种小技巧,助力您掌握保持CVC畅通的“保养术”,共同守护好这条“生命线”!
妥善固定,避免牵拉
CVC要保证固定稳妥,不能因为稍微一活动就引起导管移位、脱出;在插管时,可以根据置管位置、长度,选择适合的无菌敷贴,之后用胶带以高举平台法固定,一定程度上能够防止因患者活动引起的导管移动、脱出。而且,如果导管是插在脖子上的,应尽量选择宽松样式、开襟样式的衣物,方便穿脱和换药,以及防止穿脱衣物时因牵拉、触动等造成导管移动、滑脱;睡觉时建议保持仰卧位,或者是向置管对侧侧卧,以免导管变形弯折。当然,我们自身也要具备规范操作和使用意识,在导管固定稳妥之后,尽量避免一些大幅度活动和剧烈活动(如用力或快速扭头)。此外,如果不小心使导管脱落了,我们要立即压迫止血,并寻找专业的医护人员处理,千万不要自行复位。
保持清洁干燥,预防感染
局部敷料要保持干燥清洁,一般每隔2天更换一次,更换时用酒精棉球或碘伏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进行皮肤消毒,且消毒范围应大于敷料范围;如果发现敷料出现了渗血、浸水等情况,需立即更换。置管部位的皮肤也要保持清洁干燥,日常可考虑用湿毛巾擦身或淋浴,且淋浴时需要使用专用防水敷料将导管及皮肤的出口处包裹起来,以防淋湿后感染发生。日常不要用手抓挠置管处,也不要用手触摸导管口和置管口位置,不要自行打开敷料,以免引起感染。需要注意的是,观察导管口周围皮肤时,一旦发现“红、肿、热、痛、渗血、渗液、化脓”等异常情况,可能提示感染;观察全身症状,一旦有“发热、寒战”等异常症状,可能提示全身感染,出现这些情况都要及时就医治疗,千万别擅自处理。
保持通畅,预防各种不良反应
进行规范的冲管与封管操作,可以有效保持CVC通畅性,同时排除透析器和管路中的空气、清除体外循环血路中残留的颗粒与其他物质,预防空气栓塞、微炎症反应、血栓的发生,保证良好的透析效果。而且,生理盐水预冲还可以使透析膜充分湿化,防止血膜反应的发生,提高透析稳定性。透析管路预冲建议使用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封管则推荐使用肝素生理盐水稀释液,血液透析常用剂量为25mg/ml,具体按照导管容积取用。此外,保持CVC的通畅性,还要仔细检查透析管路是否出现了破损、变形、老化等情况,要避免使用过程中用力碰触、压迫导管,以免出现导管折叠、弯曲等,而一旦出现这些异常情况,不要自行处理,需寻求专业医护人员的帮助。
专管专用,防范不良情况
血液透析导管尽量做到专管专用,避免用它抽血、输液等,这种情况下更容易引发导管感染、堵塞等不良情况,进而影响血液透析的效果,甚至危及生命健康。当然,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果一定要用它进行输血或输液,须严格依照规范流程进行封管操作。
其他方面
不要在导管附近使用热水袋、电热毯,以免造成导管烫伤;如果你发现插管部位出现了轻微出血症状,不用过度担心,将其清理干净,保持插管部位清洁干燥就可以了,但如果出血量比较多,或者是持续不止,此时就要及时就医处理了。股静脉临时导管、颈内静脉临时导管要注意留置时间,分别不超过2周和4周,时间越长,越可能增加感染、血栓和血管狭窄闭塞风险。此外,如果你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透析间隔时间为3~4天,即便中间不做透析治疗,也建议到医院重新封管换药1次,防止管路堵塞。
综上所述,掌握保持导管通畅、稳固、干净的方法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能够助力您更好守护“生命通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