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3下肢静脉曲张的形成或与这些原因有关
下肢静脉曲张最明显的症状是腿部青筋凸起,多呈蚯蚓状,因此,常被称为“蚯蚓腿”。疾病的发生受很多因素影响,总结几点常见因素如下:
妊娠:女性妊娠期比较容易发生下肢静脉曲张,原因为子宫增大可能压迫盆腔静脉,致使下肢静脉血液循环减慢,加之雌激素分泌异常导致静脉壁松弛。
肥胖:肥胖超重会增加下肢承受的重力,而静脉过度受压容易发生静脉曲张,此外,腹部过多脂肪堆积下,腹腔压力升高也会干扰盆腔静脉血液循环,从而引起静脉曲张。
久站或久坐:受职业因素影响,长时间站立与久坐均会导致下肢静脉承受过高的重力,因静脉回流受阻而造成血管扩张。
缺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锻炼,下肢血液流动缓慢,容易引发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方法
弹力袜:弹力袜是一种梯度压力疗法,作用为促进静脉血液回流,降低静脉高压。此种方法适合应用在早期静脉曲张、术后预防、妊娠期静脉曲张治疗中。要根据小腿周径、病情程度选择适合的医用弹力袜,一般在清晨时穿戴好,睡前脱下,每日穿戴时间在15小时左右。
对症用药:静脉曲张除了下肢形态发生改变之外,还会伴随酸胀、水肿等症状,可以应用适合的药物缓解。地奥司明能提高静脉壁弹性,降低血管通透性,有减轻下肢水肿及疼痛症状的作用;胰激肽原酶能加快下肢血液循环,从而减轻肢体麻木与乏力等症状。值得注意的是,禁止擅自购买药物治疗,要严格按照医嘱正确用药,并及时停药,以防引起不良反应、耽误病情。
物理疗法:射频消融是一种比较常用的物理疗法,应用射频导管将热能传送到病变的静脉壁,促使其收缩闭合,从而减轻血管扩张引起的“蚯蚓腿”症状。激光闭合术也是物理疗法,通过激光纤维释放出的能量作用于静脉内皮,促使血管闭合,也能缓解病情。此类治疗方法安全性良好,无明显创伤,治疗后当日便可恢复下床活动,无需长时间住院治疗。此方法适用于大隐静脉主干曲张、直径>5mm的分支曲张静脉。
微创疗法:微创疗法也就是介入治疗,经血管内操作促使扩张的静脉得以闭合。该方法创伤性较小,术后无明显痛苦,且恢复速度较快,对腿部形态改善效果显著。微创疗法适合直径<8mm曲张静脉、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预防下肢静脉曲张,掌握这些知识很关键
重视职业防护:下肢静脉曲张高危职业主要包括医护人员、司机、导购等需要长时间站立或坐位的工作者。针对此类人群,要注意减轻下肢静脉压力,以达到预防疾病发生的效果。在站立20分钟左右,活动脚踝、小范围走动,保持下肢静脉正常回流,缓解下肢压力。保持坐位30分钟左右,站立、行走活动,拉伸腿部肌肉或适当按摩,坐位时避免跷二郎腿的行为。若工作原因无法自由活动,且已经出现下肢不适感,可以穿戴医用梯度压力袜辅助缓解静脉压力,预防静脉曲张的发生。
重视孕期防护:孕妇也是发生静脉曲张的高危人群,要避免长时间站立,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散步,休息时尽量采取左侧卧位,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因为肥胖对该病发生具有一定影响,孕期还要注意合理控制体重增长。
加强运动锻炼:适当的运动锻炼能提高身体健康状况,也是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的有效措施。日常生活或工作时,可以用碎片化的时间运动锻炼,例如,做垫脚动作、勾脚动作,每次做10组,不需要大范围活动,比较方便。闲暇时可以参与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行、跳绳等。加强针对性的力量训练可以强化下肢肌力,也能很好地预防静脉曲张,例如,靠墙静蹲、坐姿抬腿训练、上下台阶训练等。
总结而言,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多出现在久坐、久站人群中,因此,也被认为是职业病。除了确诊后按医嘱治疗外,积极预防更为重要,尤其对高危人群而言,更需重视自身防护。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