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肛肠健康易被忽视,生活中诸多不良习惯正悄悄诱发痔疮、肛裂、便秘等问题。认清这些习惯的危害并及时改正,才能有效守护肛肠健康。
久坐不动:肛肠的“沉默杀手”
现代人群因工作、学习需求,久坐成常态——办公室白领、司机、学生等每天久坐常超6~8小时。长时间坐姿会压迫盆腔和肛周静脉,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易诱发或加重痔疮,久坐人群痔疮发病率比常运动者高3倍以上。同时,久坐会减慢肠道蠕动,延长粪便在肠道停留时间,引发便秘,形成“久坐-便秘-肛肠疾病”的恶性循环。
减少久坐危害,需定时活动:每久坐1小时起身活动5~10分钟,可散步、拉伸或做提肛运动(收缩肛门5~10秒后放松,每次5~10分钟,每天3~4次),促进肛周血液循环,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
饮食不当:肛肠疾病的“催化剂”
“病从口入”在肛肠健康领域尤为明显——
辛辣、重口味饮食:火锅、烧烤等辛辣食物中的辣椒素,会刺激直肠和肛门黏膜,导致充血水肿,诱发痔疮、肛裂,加重已有症状;长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会使粪便干硬,排便需过度用力,增加肛门损伤风险,还会减慢肠道蠕动,提升便秘概率。
过度节食:部分人因减肥、挑食节食,导致营养不均衡,肠道肌肉缺乏营养,功能紊乱,引发排便困难。
呵护肛肠需均衡饮食:多吃芹菜、菠菜、苹果、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肠道蠕动;少吃辛辣刺激、油炸油腻食物,控制高脂肪食物摄入;避免过度节食,保证营养素充足;每天喝1500~2000毫升温水,保持肠道湿润,助力排便。
排便习惯差:隐形的健康威胁
不良排便习惯对肛肠伤害大——
排便分心:排便时看手机、看书会分散注意力,使排便时间从正常5分钟内延长至10分钟以上,肛门长期扩张导致肛周静脉丛淤血,痔疮风险增加近2倍。
刻意憋便:有便意时忍耐,会降低直肠对粪便的敏感性,粪便在肠道停留过久、水分流失,变得干硬难排,易引发肛裂、便秘。
养成良好排便习惯:固定每天早餐后15~30分钟排便,利用“胃结肠反射”促排便;排便时专注,不看手机,时间控制在5~10分钟内;有便意及时排便,不刻意忍耐。
清洁方式不当:潜在风险需规避
肛门周围皮肤娇嫩,清洁不当易损伤肛肠:用过热的水清洗,会破坏皮肤油脂屏障,导致干燥瘙痒;用刺激性清洁剂,会刺激黏膜引发炎症,甚至诱发肛周湿疹;用力擦拭或用粗糙纸巾,易划伤皮肤黏膜,增加感染风险,加重痔疮、肛裂症状。
正确清洁需温和:用37℃左右温水清洗,不使用刺激性清洁剂;清洗后用柔软毛巾轻擦或软纸巾轻拭;肛肠疾病患者可遵医嘱温水坐浴,每天1~2次,每次15~20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不适。
忽视症状:小问题拖成大麻烦
因发病部位特殊,很多人出现偶尔便血、肛门轻微瘙痒等症状时,会因害羞、怕麻烦忽视,延误治疗。早期肛肠疾病(如轻度痔疮、肛裂)通过调整习惯、局部用药可快速康复;若拖延,可能发展为痔疮脱出无法回纳、肛裂形成慢性溃疡,甚至引发肛瘘,增加治疗难度与痛苦。
出现便血(尤其暗红色血、血便混合)、肛门持续疼痛、瘙痒不止、排便习惯突变(便秘与腹泻交替)等症状,需及时到正规医院肛肠科就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小问题恶化。
肛肠健康与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远离久坐、饮食不当、排便习惯差、清洁不当、忽视症状等不良习惯,关注肛肠健康信号,才能预防肛肠疾病,守护身体“末端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