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当亲人遭遇意外或者手术急需输血时,很多人的第一反应便是挽起袖子:“抽我的血!”。血脉相连的奉献令人动容,然而,医学却发出一个看似冷酷无情的警告:直系亲属间(如父母与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直接输血,存在极高的致命风险!
这份源于至亲的“生命礼物”,可能悄然转化为摧毁生命的“毒药”,其核心元凶是一种名为“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简称TA-GVHD) 的凶险并发症。
血缘越近,风险越高:HLA相似性的双刃剑
HLA是什么? 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存在于我们人体几乎所有有核细胞(尤其是白细胞)表面的一套复杂的蛋白质。它们如同独特的“身份识别码”。免疫系统依靠它来区分“自己人”和“外来者”。
亲属间的相似性:直系亲属间,特别是父母与子女,或者兄弟姐妹之间,HLA基因型存在很大程度的相似性(称为“半相合”)。这种高度的相似性,在日常生活中是亲情的纽带,在输血时却埋下了巨大隐患。
相似性带来的陷阱
1.“自己人”伪装: 当亲属(供者)的淋巴细胞(免疫细胞)随血液输入患者(受者)体内时,由于HLA相似,患者(受者)免疫系统可能误以为这些淋巴细胞是“自己人”,无法及时识别和清除。
2.“反客为主”的攻击:这些潜伏下来的亲属(供者)淋巴细胞,却能识别患者(受者)体内不同的HLA抗原,将它们视为“异己”。于是,亲属(供者)的淋巴细胞被激活,大量增殖,反过来猛烈攻击患者(受者)的骨髓、肝脏、皮肤、肠道等组织和器官。这就像一支“友军”部队,因为穿着相似的制服混进了堡垒,结果在内部发动了叛乱。
后果极其凶险:TA-GVHD的致命威力
TA-GVHD一旦发生,进展迅猛,治疗效果极差,死亡率极高(超过90%)[1]。症状通常在输血后1-2周内出现,包括:
1.持续高烧
2.全身严重皮疹
3.皮肤红斑和脱屑
4.严重腹泻、腹痛、呕吐
5.肝功能衰竭(黄疸)
6.全血细胞严重减少(导致严重感染、出血不止)
7.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谁是高危人群?
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输血的风险最高。
免疫脆弱人群: 新生儿、接受放化疗或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严重免疫缺陷患者等,即使是非亲属输血,风险也较高,但亲属输血风险叠加。
安全之道:科学输血,守护亲情
1.避免直接输注直系亲属的全血或含淋巴细胞成分的血制品:这是预防TA-GVHD的根本原则。
2.辐照处理是关键:如果因特殊原因(如稀有血型)确实需要使用亲属血液,或者患者本身免疫抑制状态需要输血,血液必须经过γ射线辐照处理。辐照能有效灭活血液中的淋巴细胞,使其失去增殖和攻击能力,从而消除TA-GVHD风险,同时保留红细胞、血小板等的功能。(重要提示:此过程必须由专业血站在严格条件下操作,个人无法自行处理)。
3.信赖血站:无偿献血制度下建立的血站是安全输血的重要保障。献血者经过严格筛查,血液经过规范检测和处理(包括对高危血液的辐照),能最大程度保证用血安全。
4.自体输血: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考虑术前储存自己的血液(自体储血),或在手术中回收自己的血液,进行处理后回输,这是最安全的输血方式。
理解与行动:让爱在科学中传递
血缘亲情是人间至宝,但在输血这件事上,直接献出鲜血可能并非是最安全的关爱方式。理解直系亲属间输血的风险,并非否定亲情的无私,而是为了让这份爱能以更科学、更安全的方式守护生命。
下次当亲人需要血液时,请记住:
主动告知医生亲属关系。
信任专业医疗判断和血站系统。
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参与无偿献血,帮助包括自己亲人在内的所有需要者。
让科学为爱保驾护航,让每一滴珍贵的血液都能成为安全的生命之源。爱需要表达,更需要以正确的方式抵达。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