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童建萍  单位:嘉善县天凝镇卫生院  发布时间:2025-09-05
700

关于癌症,我们知道要早发现,中后期的放化疗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患者和家庭带来沉重的心理和经济负担。那么,大家知道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什么吗?

据权威医学资料统计,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乳腺癌,全球每13分钟,就有一人死于乳腺癌,乳腺癌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      

    这里,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乳腺癌的概念,它是发生于乳腺上皮或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家族史和乳腺癌相关基因、生殖因素、性激素、营养与饮食、环境因素等有关。早期乳腺癌多数无明显症状,多在健康普查中发现。大多为乳房无痛性肿块,晚期出现乳头回缩、乳腺皮肤“酒窝症”或橘皮样变、腋窝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四个你该知道的乳腺癌真相

1.乳腺癌位居中国女性癌症发病率第一位。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2024年中国癌症统计年报》,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为每10万人中42.04人,连续多年位居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2.乳腺癌趋势呈年轻化。早期症状无痛性肿块,乳头异常,乳房皮肤改变,腋窝淋巴结肿大,乳房形态异常。

3.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不二法则。相较于其他恶性肿瘤,乳腺癌是相对“温和”的癌种,如能早期筛查并规范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高于其他绝大多数癌种。

4.乳腺癌危险因素:固有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危险因素,除了遗传因素及乳腺癌家族史,既往胸部放疗史等固有危险因素外,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也是高危因素。

乳腺癌的防治

防治乳腺癌需结合定期筛查、健康生活方式、避免高危因素及及时治疗。早期发现是关键,通过规范检查和自我观察可显著提升治愈率;同时调整生活习惯、控制风险因素可有效降低患病率。

1、定期筛查与早期发现

乳腺自检:每月月经结束后5-7天触摸乳房,观察是否有肿块、皮肤凹陷或乳头溢液等异常。触摸检查,用左手检查右侧乳房,用右手检查左侧乳房。将四指并拢,轻轻按压乳房,从外上、内上、内下、外下以及腋下的顺序进行,感受乳房是否柔软,是否有肿块或疼痛。

医学检查: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1-2年进行乳腺X线摄影(钼靶检查),并结合超声检查;高风险人群(如有家族史、基因突变),建议从30岁开始增加MRI等检查。

2、健康生活方式调整

饮食控制:减少高脂肪、高糖食物,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及富含Omega-3的食物(如深海鱼)。

体重管理:保持BMI在18.5-24.9,肥胖会增加绝经后乳腺癌风险。

规律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降低雌激素水平。

限制酒精:每日饮酒不宜超过1杯(15g酒精),因酒精摄入与乳腺癌风险呈正相关。

戒烟:主动或被动吸烟均可能增加患病概率。

3、避免高危因素

激素替代治疗:长期使用雌激素类药物(如更年期激素疗法)需在医生指导下控制疗程。

减少辐射暴露:避免不必要的胸部X光或CT检查,青少年时期尤其需注意。

生育与哺乳:适龄生育(30岁前)并坚持母乳喂养6个月以上可降低风险。

遗传因素:BRCA1/2基因突变者需咨询医生,必要时采取预防性措施(如药物或手术)。

4、关注身体信号并及时就医

若出现以下症状,需尽快就诊:无痛性乳房肿块(质地硬、边界不清);乳头内陷、血性分泌物或皮肤呈橘皮样改变;腋窝淋巴结肿大。

5、规范治疗与随访

早期乳腺癌: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或内分泌治疗。

中晚期患者:采用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方案。

康复期管理:术后需定期复查(如每3-6个月一次),以监测复发或转移,同时通过心理支持改善生活质量。

最后,为了广大妇女的健康,再次呼吁大家,乳腺癌防治需长期坚持,通过科学筛查、风险规避和规范治疗,多数患者可获得良好预后。建议高危人群与医生共同制定个性化预防计划,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
点击收藏 
热点文章
2025-07-30
来源:廉江市妇幼保...
2025-07-01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6-24
来源:娄星区花山街...
2025-07-24
来源:宁乡市灰汤中...
2025-06-27
来源:东莞市长安镇...
2025-07-22
来源:广州市番禺区...
2025-08-06
来源:佛山市顺德区...
2025-08-06
来源:普宁华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