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秋季是蚊虫孳生的高峰季节,也是蚊媒传染病的高发期。其中,由伊蚊(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传播的登革热(Dengue Fever)和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尤为突出。
登革热(Dengue Fever)和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尤为突出。它们症状相似,却由不同病毒引起。学会区分并科学防控,是保护家人健康的关键。登革热(Dengue Fever)——“断骨热” 1. 它是什么?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其特点是起病急、传播速度快,因其引起的剧烈骨关节和肌肉疼痛,又被称为“断骨热”。2. 核心症状: 突发高热:迅速发起39℃以上的高烧,持续2-7天。 剧烈疼痛:严重的头痛、眼球后痛、肌肉痛、骨关节痛。 典型皮疹:发病后第3-6天,面部和四肢可能出现红色皮疹(“麻疹样”或“猩红热样”疹)。 出血倾向:部分患者会出现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瘀点瘀斑等。这是可能发展为重症的警示信号! 3. 危险的重症登革热: 少数患者会发展为重症登革热,通常在高热消退前后病情突然加重。预警信号包括:剧烈腹痛、持续性呕吐、嗜睡、烦躁不安、明显出血倾向(如呕血、黑便)、肝脾肿大。 重症登革热可因休克、器官衰竭导致死亡,需立即住院治疗。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弯腰痛”1. 它是什么?
基孔肯雅热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同样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其名称源自非洲土语,意为“弯腰”,形象地描述了患者因剧烈关节疼痛而弯腰屈身的姿态。2. 核心症状(与登革热非常相似,但有区别):
突发高热:与登革热类似,突然发起高烧。
极度关节痛:这是最显著的特征。疼痛更剧烈,且多发生在小关节(如手腕、脚踝、指关节),具有对称性。关节可能肿胀,并导致活动障碍。 皮疹:多数患者也会出现皮疹,多见于躯干和四肢。肌肉痛、头痛:同样常见。3. 与登革热的关键区别: 疼痛部位:登革热多为肌肉和骨头痛;基孔肯雅热是更剧烈的关节痛,且持续时间更长。 出血风险:登革热有出血和休克风险;基孔肯雅热极少引起致命性出血,但关节痛可能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两热”防控核心:防蚊灭蚊是根本 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都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如退烧、止痛、补液)。因此,预防是唯一且最有效的手段。而预防的核心,就是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清积水。1.减少蚊虫孳生(清积水是关键): 伊蚊喜欢在小型清水中产卵。记住“无积水、就无蚊虫、无传播”。 翻盆倒罐:清理房前屋后、阳台、天台的所有闲置容器(如花瓶、花盆底盘、轮胎、瓶罐),倒扣存放。
勤换清水的容器:家养水培植物应每周至少换水一次,并清洗容器内壁,或在水体中放养鱼类。 封盖水箱、水缸:确保储水容器严密加盖。
疏通沟渠:清理排水沟、天台地漏,保持不积水。2. 防止蚊虫叮咬(个人防护): 户外活动时:穿着浅色的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 使用驱蚊剂:在外露的皮肤上涂抹含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等有效成分的驱蚊液。 物理隔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 使用化学产品:必要时可使用电蚊拍、蚊香、气雾剂等灭蚊产品。如果我怀疑自己中招了,该怎么办1. 及早就医:如果在流行地区生活或旅行后,出现突发高热、关节痛或皮疹等症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旅行史和可疑蚊虫叮咬史。2.避免使用某些药物:切忌自行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因为这些药物可能增加登革热患者的出血风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来退烧和止痛。3.充分休息、补充水分:在医生指导下多喝水或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4.防蚊隔离:发病期患者应待在蚊帐内或室内,防止被蚊虫叮咬后再次传染给家人和邻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