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叮铃铃……”
“您好,急诊重症1床急请心脏外科会诊,患者男性,45岁,胸背部撕裂样疼痛,血压190/120mmHg,急查主动脉CTA。”会诊后患者确诊为Ⅰ型主动脉夹层,立即准备急症手术……
这是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必经之路,也是生死之路。
认识主动脉夹层:为什么它被称为“血管炸弹”?
1.主动脉是人体最大的血管,向“主干道”输送血液,主动脉壁内膜撕裂,血液涌入血管壁形成夹层,随时可能破裂。
2.危害性大,具有突发性(起病急骤,易被误诊为心梗或中风)和高死亡率(未及时手术的患者死亡率极高)。
触目惊心的数据
1.发病率:我国主动脉夹层发病率为2.35/10万人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2.高危因素:高血压是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使主动脉夹层风险增加5.21倍。2023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显示,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合并高血压比例高达76.5%。
3.发病年龄:住院患者平均年龄(58.2±13.8)岁,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4.死亡率:未经治疗的急性主动脉夹层:48小时内死亡率高达50%,约70%患者在1周内死亡,90%在3个月内死亡。
预防主动脉夹层的关键——两早一严
早识别:突发撕裂样胸背痛需立即就医。
早转运:确诊后2小时内转入大血管中心。
严管控:术后终身控制血压(目标<130/80mmHg)。
1.哪些人需要格外警惕?不可控因素——年龄:50岁以上人群风险增加;遗传疾病:马凡综合征、结缔组织病等。可控高危因素——高血压:长期高压血流冲击血管壁(占80%以上病例);动脉硬化:血管弹性下降,易发生损伤;不良生活习惯:吸烟、酗酒、高盐高脂饮食;肥胖与缺乏运动:加重心血管负担。其他诱因——外伤:如车祸撞击胸部;妊娠后期:血压升高和血流负荷增加。
2.预防策略:如何为血管穿上“防护衣”?控制血压是最关键的防线——定期监测血压,避免剧烈波动;遵医嘱服药,不随意停药;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5克)。改善生活方式——戒烟限酒:尼古丁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合理饮食:多摄入蔬菜、全谷物,减少动物脂肪;规律运动:推荐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避免突然剧烈发力)。
3.管理慢性病。控制糖尿病、高血脂,定期检查血管健康;马凡综合征患者需定期进行心脏超声筛查。
4.避免突发性压力。防止情绪激动(如暴怒、极度紧张);避免突然用力(如便秘时过度屏气、提重物)。
5.定期体检。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做一次心脏彩超或CT血管成像(CTA)。
早期识别:抓住抢救的黄金时间
1.典型症状。剧烈胸背痛:呈撕裂样或刀割样,可向腹部、下肢放射;伴随症状:晕厥、肢体发凉、血压不对称(如双上肢压差>20mmHg)。
2.紧急处理。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保持静卧,避免活动;切勿自行服用止痛药掩盖症状。
总结
血管健康是生命的长跑,而非短跑冲刺,我们呼吁高危人群主动筛查,鼓励家庭互助管理健康,预防主动脉夹层,从每一天的血压监测和健康生活方式开始,从今天开始一起改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