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胰岛素泵作为模拟人体胰腺分泌功能的智能医疗设备,可以持续进行皮下输注基础量胰岛素,并在餐前进行追加量,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实现更加精准的管理。在居家使用中,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
皮肤护理
通常胰岛素泵优先选择避开脐周5cm的腹部、大腿外侧或者臀部上方的脂肪层,每2~3天轮换注射点,避免同一部位重复使用造成皮下硬结情况。一般需要使用75%的酒精棉片由内向外≥5cm进行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输注装置的粘贴。切记避免使用碘伏,以免对泵管造成腐蚀。同时每天还需要对输注部位进行观察,看是否有渗液、红肿或者疼痛情况,如果出现硬结,需要立即暂停使用,并对硬结部位进行热敷,促进吸收。及时对输注部位进行更换,清洁消毒感染部位,还可以遵医嘱涂抹一些抗生素软膏。如果输注位置出现皮疹或者瘙痒情况,可能为胰岛素过敏,需要对当前胰岛素进行停止,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胰岛素种类的更换,遵医嘱进行抗过敏治疗等。
设备维护
泵体在清洁时避免使用酒精进行擦拭,可以选择使用微湿的软布对外壳进行轻轻擦拭,内部避免浸入液体。每月使用棉签蘸取少量酒精,对储药器连接处进行清洁,并清洁接口。尽量使用碱性电池,如果电量低于20%时需要及时进行电池的更换,避免突然断电造成输注中断,影响血糖管理。如果长时间不用,可以将电池取出,以免出现漏液情况。未开封的胰岛素需要保持冷藏保存,对已经装入储药器的胰岛素,可以在室温下保存48小时,超时需要及时进行更换。
并发症识别与处理
使用胰岛素泵患者有高血糖风险,原因可能为管路堵塞、脱出、漏液,或胰岛素因高温、冷冻而失效。如果遇到这些情况,可以立即对血糖与酮体进行检测,并对胰岛素泵的管路、泵体、储药器及输注位置进行检查,同时,对耗材进行及时更换,必要情况下,先使用胰岛素笔进行胰岛素注射,纠正高血糖情况。如果患者出现高血糖或者恶心、呕吐及腹痛等酮症,需要立即到医院就医,以免发生危险。
如果患者使用胰岛素泵剂量过大、运动未减量或者进食不足,还可能增加低血糖风险。通常如果患者有出汗、心慌、颤抖或者头晕等情况,则可能为低血糖。此时,应该立即进食含糖饮料或者糖块,并在15分钟后再次进行血糖的测试,如果未达标,需要进行复测。如果患者已经发生意识不清情况,则避免喂食,并立即到医院救治。
生活场景下的泵体管理策略
沐浴与游泳
如果需要进行沐浴或者游泳,可以使用可分离型泵,在分离前,需要先进行暂停输注,并对泵体进行妥善保管。还可以使用防水型泵,要先将防水等级与时长进行明确,同时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以免影响胰岛素泵的正常工作。在结束沐浴或者游泳时,需要将连接部位进行彻底擦干后,再重新连接或者启动输注。
运动管理
患者如果需要运动,需要先与医生沟通,调整运动期间的基础率和使用剂量。在运动过程中,可以使用专用腰带、口袋或者臂带等,对泵体进行妥善固定,避免出现管路牵拉情况。同时,在运动前、运动中对血糖水平进行有效监测,并随身携带好速效糖和血糖仪,做好紧急应对措施。
睡眠管理
在睡觉前,需要先用夹子将胰岛素泵固定在睡袋、睡衣或者专用支架上,避免压迫或者缠绕。同时,需要避免压迫输注部位,以免胰岛素泵的工作状态受到影响,不利于患者血糖管理。
特殊环境管理
如果患者处于高温状态,需要避免阳光对泵体进行直射,可以选择用衣物对泵体进行有效遮盖,使胰岛素不暴露在>30℃的环境下。如果在低温环境下,需要将泵体与患者身体进行贴近予以保暖,以免胰岛素出现结冰情况影响其工作。在进行航空旅行时,需要将胰岛素泵、药品及耗材进行随身携带,并携带处方,在过安检时提前告知工作人员,避免X光直射。
胰岛素泵作为现代糖尿病管理的重要工具,从规范操作到精细监测,从风险应对到生活融入,每一步都需要知识与实践的沉淀。在居家护理中,患者需要掌握更多护理技巧,才能确保胰岛素泵正常运行,实现有效管理血糖的目的。




